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6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990994
放生与杀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日 《知识窗》2016年第8期
     放生,在当今是个流行词儿。许了愿,要放生积功德;做了坏事,要放生忏悔;没事,也要放生修好。于是,各种水生动物被倒进河里,各种蛇虫被丢进林子里……结果,放生已经危害到了自然生态的安全。

    放生还是杀生?

    有人为了放生而放生,眼镜蛇被丢进广东的公园引发市民恐慌,田螺被成吨地倾倒导致河水变得腥臭,陆龟被扔进河里结果淹死——只要在网上一搜索,你就会不断看到这样的荒唐事被报道。这些事件不仅会带来安全隐患,还有可能威胁生态安全。

    以被放生最多的红耳龟(巴西龟)为例,它的原产地为美国中部,它的适应能力极强,是地摊宠物贩子的最爱之一,人们为此还给它起了各种吉祥的名字。在我国,红耳龟每年的养殖增量在5000万只左右,在龟类宠物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电影《赤壁》里诸葛亮都在用它占卜天象……事实证明,由于其产量高、价格低廉,成为了放生爱好者的首选。

    红耳龟可是上了“世界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物种”黑名单的。它可以通过竞争和捕食造成本土鱼类、蛙类、龟鳖类等多个动物类群减少甚至灭绝,单以龟鳖类来说,红耳龟至少能对我国一半的淡水龟物种造成严重影响,它的到来不啻一场生态灾难。

    现在,我国红耳龟的数量已经超越红耳龟原产地,成为世界上红耳龟数量最多的国家!而这其中,放生者“功不可没”。以佛教名山普陀山为例,仅2005年一年,清理出的红耳龟就有286只……如此放生,是对本土动物的杀生。

    生,该怎样放

    放生的人希望放生的动物回归自然,但很多时候,总是事与愿违。如某地冬季大批放生的鸟类,结果大量被冻死、饿死。放生的底线是,让动物能活下去,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放生之前,人们必须要搞清楚动物的习性、生活环境,对本土环境会不会产生破坏作用等,这是基本功课。以此为前提,还要慎重选择放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尽量放回原栖息地,而且还要认真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如红耳龟,由于对环境有破坏作用,就不应该放生到野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南北物种不能调换放生地点,如南方蛇类如果在北方放生可能会被冻死或造成环境危害。

    其次,被放生的动物的身体状态要好,如果疾病尚未痊愈或行为、肢体、感官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影响其日后生存的,都不能放生到野外。如一些迁徙中落伍的鸟类,经人为救助后已经康复,应及时将它们运往迁徙地,选择环境适宜的地点放飞。

    “小放生”与“大放生”

    现在很多地方,放生的人不是去救助野生动物,而是去市场买。结果,放生成了一股拉动野生动物贩卖的市场力量,反而使动物深受其害。鸟类研究专家刘慧莉曾直言:“大家看到一只活的放生鸟,背后是更多的尸体,在粘网上、在运输过程中,有大量的鸟类死亡。有研究人员告诉我,1只放生鸟背后是20具尸体。”——这样放生的背后未免太过残酷。

    去市场买野生动物进行放生,是狭义的放生,与其这样“积德”,不如掌握商贩买卖野生动物的证据,求助于政府执法的力量,斩断其利益链,才是上策,是为“大放生”。

    同样的道理,如果有救助鸟儿的爱心,不如在候鸟迁徙时守护在其飞行迁徙的必经路线上,救助受伤的鸟儿,劝说、阻止和震慑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想捕捉鸟儿的人;同样,去买鸟放生的话,不如去捕鸟的村民家中传播鸟类保护的知识,帮助他们去寻找其他的致富门路。甚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造林、护林,为动物创造栖息地,守护它们,让它们世代繁衍。 (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