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6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987256
资格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日 《知识窗》2016年第11期
     我出差的时候,习惯带上一本书和一支铅笔。

    偶尔,我会拍上一张一路陪伴我的书的照片,然后附上一段话,分享到朋友圈。就像今天,我说:“ 再出发。这一次,自己也不知为何选择带上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记得读师范时,写作老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战争与和平》,我却津津有味地读完了《复活》,好像还从此写起了所谓的小说。16岁时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书,何止是囫囵吞枣?也不知在30年后重读,在晚间时速300公里的高铁上,我会读出什么,又能记住什么。”

    类似这样的一本书、一支笔、一段话,常常赢得满屏的点赞。

    不止是出远门。很多时候,在公交车上我也是如此。周围的人都手握手机,唯有我把书摊在膝头,低头在书页间点点画画。这种画面,很是让人“刮目”。

    有一次,我去象湖办事,回来时公交车堵堵走走,近一个小时,我一直在低头看书。到八一桥下车时,一位老者走过来朝我竖起大拇指:“你真不简单,我发现一车的人都在玩手机,只有你从上车后就一直在看书。”这位老者我认识,是我儿子就读过的豫章小学郭校长。他问我儿子现在的情况,我如实作答。他接话道:“我就知道,有一个在公交车上看书的爸爸,孩子准差不到哪儿去。”

    老校长的话令我不禁莞尔。有太多的家长怪怨孩子不爱看书,太多的人感叹别人成天抱着手机度日,自己却依旧每天只靠微信分享内容“充电”。

    我没有告诉老校长的是:我是一个出版工作者,出书的人若不看书,连感慨的资格都没有。 (谢胜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