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7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981132
“博物君”张辰亮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日 《知识窗》2017年第1期
“博物君”张辰亮

     出于对昆虫的热爱,北京小伙张辰亮大学时就读了植物保护专业,后来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研究生。张辰亮不仅成立了昆虫爱好者协会,而且经常到野外捕捉标本。他曾在荒地里观看胡蜂和蜻蜓搏斗,在西藏墨脱的夜晚里见证满树萤火虫同时亮、同时暗。

    毕业后,张辰亮选择到从小就喜欢的《博物》杂志社工作,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运营杂志的官方微博。起初,他喜欢发一些自然爱好者圈子里谈论的小众知识,但普通网友不买账:这些知识跟我有啥关系?编辑部的同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读者见到身边不认识的动物和植物,就会问这是什么?遗憾的是没人专门去回答,不如朝这个方向试试看。张辰亮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自己的特长吗?于是,张辰亮开始与粉丝互动,当粉丝拍照片发来问“这是什么”时,他会一本正经地介绍照片中动物或植物的学名、科属、价值。但是,粉丝看得一头雾水,互动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张辰亮决定尝试更加通俗亲民的科普形式。2013年3月,一组印尼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在网上很火:撑起“叶子伞”的印尼树蛙、踢出一字腿的功夫蛙……照片看上去很有趣。但张辰亮一眼就看出,树蛙是被摆拍的,摄影师用线捆住树蛙强行让树蛙摆姿势,拍完之后再把这些线PS掉。这种虐待动物的行为,让张辰亮很愤慨。他把这些照片收集起来,并逐一分析,发布了一条长微博《伤不起的印尼摆拍摄影师》,揭示了动物萌照背后的真相。网友们看到这条微博都很震撼,微博内容被迅速转发了七万次,粉丝翻了一倍。

    为了让科普接地气,张辰亮增加了答题的趣味性,语言俏皮轻松。比如,“木棉丛角天牛,很帅,触角上有一个个毛球,身上是金属蓝和红色,相当潮,特别时尚。”有网友上传了一张被电拍打死的“蚊子”,张辰亮随即编了一首打油诗:“我对你并不咬,还为你把小蚊蝇叼,可是你以为我是个大吸血妖,用金属将我焚烧。你身上有我的烧烤味,是你拍子犯的罪——《食虫虻》。”“食虫虻”这个冷门物种就这样被科普了。

    网络上虚假信息和伪知识横行,“博物君”开始对网上热门谣言进行在线辟谣。粉丝看到有人在卖人形何首乌,吹嘘吃了能治百病,于是@博物君鉴定。张辰亮回应:“人形何首乌往往是用山药、芭蕉根或毛芋头雕刻而成,或放入模具长成的,神化药效吸引‘冤大头’购买。”网络上疯传某地发现长脚的小龙,有网友说自己在长江里曾钓到过,有的则说朋友的同学下河抓到过。结果,张辰亮一则微博定乾坤:“这其实是中华石龙子,俗名四脚蛇,完全陆生,根本不会入水。”

    张辰亮幽默的科普形式让粉丝既学到了知识,又觉得好玩有趣,于是“博物君”在网上意料之中地火了。他管理的微博粉丝疯涨,突破500万,连正在录制《爸爸去哪儿4》的田亮也@博物君求助:“床边有只大蜘蛛,被咬会不会变蜘蛛侠?”

    听到粉丝称他“博物君”,张辰亮觉得自己的博物知识只能算正常水平,只是他更懂得检索:“比如,你给我一张虫子的照片,我知道它是哪个‘目’的,而且类群的排列也有固定的顺序。只要熟悉这些顺序,就能很快地在检索中找到我要的信息。”

    谈到自己的工作时,张辰亮认为不少科普工作者都只重视了“科”,却忽视了“普”,趣科普让网友接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哈哈一笑,不是很好的事吗? (戴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