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7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977580
尼德兰画派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知识窗》2017年第2期
尼德兰画派

     说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相信你的脑海里已浮现出姿态典雅、比例匀称,有着优美面容的画中形象,这种来自于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的绘画风格,确实成为后世西方古典绘画的楷模。如果,还有一个画派可以与其分庭抗礼,便是尼德兰画派。

    意大利绘画气势恢宏,尼德兰画派则精巧纤细,有着“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细腻。名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相信即便不是身处美术圈里的你,也略有耳闻。它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美术教材中,影视剧里还曾恶搞画中男主角,说他像普京。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画家杨·凡·艾克对一场婚礼现场的真实记录。绘画手法严密而细腻,对事物的描绘精准而逼真。男女主人公背后不大的镜子里,不但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的背影,还能看到与之相对的另外两个人,而其中一人便是作者,小镜框的四周还镶着十幅耶稣受难图,图像细小至极,几乎辨别不清,却又真实存在。镜子左侧悬挂的念珠,更是颗颗立体逼真。男主人帽子的质感,女主人皮草上的绒毛,小狗闪亮的眼睛,都被精之又精、高超细腻的绘制手法,“拍摄”了下来。

    这细腻,并不仅仅限于对于客观事物的表层描绘上,杨·凡·艾克还赋予了画作中人物以丰富的感情,画面像是会说话,几乎每一件物品里都似有呼之欲出的“戏”。吊灯上的白色蜡烛象征着纯洁,而燃烧着的蜡烛释义为基督的复活,象征永恒的生命,置于男女主人上方,暗示为通向天堂的光明——上帝之光。床头的木雕装饰,寓含圣·玛格丽特的故事,男人背后的四颗橘子,是富裕的隐喻。最令人感动的是夫妻两人互搭的手,宣誓出对于婚姻的承诺,男人举至胸前的右手,象征矢志不渝的爱情。

    这是尼德兰画派不同于其他画派的特别之处,他们将文艺复兴的精神更多地体现在对世俗风情的描绘上,表现的不是那些想象中的理想化形象,而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形象。

    如果说,在绘画技术的贡献上,意大利画家发明了透视法,并将人体解剖原理应用到绘画中,那么尼德兰画派的贡献爆棚,绝不亚于他们。

    杨·凡·艾克,是尼德兰文艺复兴奠基人中贡献尤为突出的一个。如果没有他,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恐怕将无法拥有神秘的微笑。

    在杨·凡·艾克之前,画家作画时大多使用鸡蛋液调和植物或矿石粉末作为颜料,画在石膏板上,俗称“蛋彩画”。这种颜料要求画家在创作时精神高度集中,下笔慎之又慎,万万不能画错。因为它一旦出手,干得极其迅速,且无法修改,真所谓一失手成千古恨。试想一下,当达·芬奇拿着画笔,倾尽几年心血终要完成传世之作《蒙娜丽莎》时,“啪”的下错一笔,岂不欲哭无泪。

    杨·凡·艾克表现出了他极高的革新和改进能力,他尝试用亚麻仁油代替鸡蛋,按照特别的比例,调试出一种新型绘画材料——油画,不但使画作干得慢,易于涂改,还可多次敷色。画家们便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节奏,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杨·凡·艾克的神奇颜料和绘画技术上的革新,为油画的发展开阔了道路,此后的绘画大师们,皆得益于此。

    尼德兰画派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当时的绘画风格,颠覆了西方艺术史,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绘画时代,为西方美术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南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