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8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228234
海上“牧民”记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日 《知识窗》2018年第5期
海上“牧民”记

     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的海域上,生活着一群海洋上的游牧民族——仙本那巴瑶族。据说,巴瑶族的祖先是被流放的原住民,因被长期禁止踏足陆地,所以他们选择拥抱辽阔的大海,在浅海的珊瑚礁上搭建房子,以海为家,世代居住在海上,过着无国籍的游牧生活。他们的生活原始、简单且纯粹,因而获得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海上吉普赛人”。

    巴瑶族人生活在东南亚广大的珊瑚三角区,跨越东南亚五六个国家,这也是地球上海洋物種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巴瑶族人世代以渔业为生,几百年的海上生活使他们练就了出色的深潜捕鱼本领,他们个个都是自由潜泳的高手,能在没有任何设备的情况下潜到海下二十多米,甚至更深处的海域捕鱼。每天清晨,巴瑶族人就早早起床,乘坐着一种手工制作的名为“lepa-lepa”的形似扁叶的小木船,开始一天的“航海”作业。夜幕降临,巴瑶族人结束一天的劳作后,便把船只停靠在小岛附近的红树林里,少则五六艘,多则四五十艘。他们聚在一起,传唱着一种名为“lko-lko”的歌曲,歌词里记录着巴瑶族的历史,包括他们到过哪里,看到过什么海洋生命,海的灵魂在向他们传递什么信息等。

    阳光普照在翡翠般的绿色小岛上,海浪轻柔地拍打着白色沙滩,海水温暖透彻,肉眼就可以看到水下的珊瑚、海胆、海星和海龟。巴瑶族人远离现代社会的忙碌和纷扰,就住在这样的天堂里。

    虽然这样的生活听上去很浪漫,但现实很骨感。巴瑶族人从小时候起,就不得不忍受一种生理上的痛苦:为了能在水中潜得更深、更久,他们不得不故意弄破耳鼓膜,以减少深潜时水压压迫耳膜带来的痛苦,所以大部分巴瑶族老人晚年时的听力都不好。而长期的潜水也使得很多巴瑶族人患上了“减压病”,容易导致残疾或者死亡。巴瑶族人没有国藉,没有身份,随波逐流,以海为生,他们住在用木桩高架于浅海的简陋茅草屋中,缺乏淡水,生活条件恶劣。

    近几年来,为了生存,巴瑶族人开始在栖息地上过度捕捞,甚至开始使用氰化钾这种毁灭性的方式捕鱼。而作为唯一一个海上游牧民族,巴瑶族人虽然活动范围很广,但并不附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所以在海上迁徙的过程中,他们多多少少都会与周边国家的人们产生冲突和纠纷,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而这些周边国家,为了海域和资源,开始强迫巴瑶族人远离大海,逐步朝岸边靠近,或者直接让他们上岸定居。这个没有国籍的海上民族,不得不离开生活了数百年的大海,走向了岸边。据说,目前马拉西亚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巴瑶族人的生存状态,陆续允许一些符合条件的巴瑶族人加入马来西亚国籍,并且在一些大的岛屿上修建学校和诊所,提供淡水,改善岛上巴瑶族人的生活条件。但这对除了会捕鱼之外,再也身无所长的巴瑶族人来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巴瑶族人与大自然和平共处了几百年,他们一直延续着祖先遗留的传统生活方式,在尚未学会走路之前就开始学习游泳,依赖这片大海赐予的恩典而生。而现在,巴瑶族人无人问津的生活正在被打破,也许在不久后的将来,这个最后的海上游牧民族终将消失。而面临全新的生活方式,巴瑶族人能不能在这个现代喧嚣社会中找好定位,还是一个谜。 (唐小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