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8年第12期
编号:13265992
小心!书可“杀人”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日 《知识窗》 2018年第12期
     “书可杀人!”是的,你没看错,确实是——书可“杀人”!

    还记得意大利小说《玫瑰的名字》吗?书中的修道士黑化后,在修道院丧心病狂地把珍贵文献用毒液浸泡,致使大量习惯舔手指翻书的读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传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是被毒书毒死的。

    “毒书”不仅仅存在于小说和传说之中,现实中仍然有它的栖身之地。

    最近,丹麦研究图书馆专家霍尔克和南部大学化学教授拉斯穆森利用一台专门分析书的X光机(这种机器曾广泛应用于分析陶瓷和书画的化学性质),通过微X射线荧光技术,对书籍进行了分析,结果令人匪夷所思:南丹麦大学图书馆里有三本记录古代历史馆藏书的封面,竟然含有高浓度的剧毒元素——砷。人一旦砷中毒,就会引起皮肤病、肠胃病、肺病、肾病和癫痫病,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很多癌症和肝病也与砷中毒有关。而被称为“一级剧毒”的砒霜,其成分便是三氧化二砷。尤其可怕的是,砷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容易和碳、氢等元素结合生成化合物,导致毒性增强,而且毒性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有丝毫减弱。

    这几本古书上为什么会涂有砷,目前尚不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不是为了谋杀。据专家分析,可能是当时为了保护书籍不被昆虫和害虫损坏而专门涂上的。霍尔克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书籍都存放在金库中,不是免费阅读的。为了避免这些书籍“害人”,南丹麦大学图书馆已经把它们单独存放,且做了明确标志,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预计未来还会将其内容电子化,尽量减少人工操作,避免砷中毒的风险。

    學者们经过研究证明:16世纪和17世纪,欧洲很多古书的封面书皮都是用回收的旧羊皮纸制作的,其中很多是中世纪的手稿,而砷元素来源于封面表层的绿色颜料。在19世纪,这种由瑞典化学家卡尔·希勒发明的著名绿色颜料被称为“巴黎绿”,其以欢快、明亮的色彩风靡一时,曾被广泛应用于家居装饰、书籍和绘画等领域。直到19世纪下叶,科学家们才最终认识到了砷的毒性和危害,并逐渐用其他颜料取而代之。

    在一定条件下,砷化合物还可以产生一种叫作arsin的剧毒,它有类似于大蒜的气味。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发出警告说,arsin这种无色气体可以破坏血红细胞,导致肾衰竭,造成死亡。1821年,拿破仑·波拿巴在狱中无故死亡引发了各种猜测,后来据历史学家研究,这位“战神”很可能就是死于牢房中腐烂墙纸里渗出的烟雾,而这种烟雾就是arsin。

    霍尔克和拉斯穆森的这项最新发现,也对世界各国的图书管理员和喜爱旧书的阅读者敲响了警钟。首先,图书馆管理者要把一些带有绿颜色的旧书存放于黑暗、干燥的环境中,以免有人吸入书籍上的毒气;其次,在整理、翻阅这些“毒文献”的时候,要带上防护手套,避免中毒。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不需要再使用涂毒液的方式来保护书籍了,所以因书中毒或者以书杀人的概率微乎其微。现在真正让人“中毒”的书籍,不是砷元素,而是书中的内容和思想,那才是腐蚀人心灵和道德的剧毒元素。, http://www.100md.com(尹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