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448260
寻找《上海194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日 《知识窗》 2019年第9期
     我还想继续去寻找《上海1943》,去寻找遗失的感动和总会光明的未来。

    1

    “那么,我们就来听一下位于本周榜单第一名,来自周杰伦的歌曲《简单爱》吧。”2000年,一个带着棒球帽、穿着黑色背心的大男孩通过荧幕闯进了我的视线。

    一曲毕,我觉得欢乐的曲调和阳光甚好的夏天可真配呀,便匆匆打开了电脑百度了“周杰伦”这个名字。这时,我才知道那个眼睛很小、略有驼背的大男孩,虽然被媒体冠以咬字不清的“罪名”,却很有才。

    我不太理解周杰伦歌里甜过蜜糖的情愫,因为我所有关于爱恨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课外读物上。久而久之,我明白了金庸笔下的儿女情长离不开江湖,张爱玲笔下的爱离不开上海。

    许是青涩年华,自己的少女心泛滥,经过比较,我更青睐于后者。刚好,彼时,周杰伦出了第二张专辑,有一首歌就叫作《上海1943》。
, 百拇医药
    “寒衣不能送情郎,唯有心酸泪两行,痛也,痛也。但因为爱过,所以宽恕。”我模仿着张爱玲的语调,在音乐的渲染下,写着一些自以为成熟的文字。实则,这一年,我还不满16岁,对于爱知之甚少。可是谁又知道呢,由于深受《上海1943》这首歌的影响,我才想写故事,想去上海瞧一瞧。

    2

    上了高中,我更想去上海。因为一个男孩对我说:“将来,我要去复旦读书。”他也喜欢周杰伦,总喜欢在我耳边哼《发如雪》。每每这时,我都会递给他一个耳机,说:“别唱了,来,一起听《上海1943》吧。”

    月亮温润如诗,我们一起听着歌,慢悠悠地走着。浪漫的想法在纷飞,占据了我大部分脑容量,令我无法顾及其他。然而,在高考那场战役里,我简直是惨败。至于那个男生,他也没去上海读书,而是直接去国外留学了。

    离别那天,所有情景都没有歌曲里唱得那么动人。他没有把老唱片还给我,我也没有将明信片装进他的行李,我们两个人甚至没有碰面。
, 百拇医药
    不管在哪个年代,都会有我们不为人知的忧伤,不是只有我的十八岁才心如刀割。

    我挺直了腰板,走出房间,走向该去的未来。嗯,我打算去寻找周杰伦唱过的上海,想写一个关于这座城的故事。

    3

    大三这年,我真的到了上海。我坐着绿皮火车,从学校出发去心心念念的城市看世博会。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令我浑身酸痛。还好,周杰伦的那首《上海1943》依旧在陪伴着我。所幸,上海这座城市没有令我失望,它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不仅有单纯的硬件文明,还有许多人文情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戴着耳机,穿过一大片亭亭如盖的法国梧桐,然后渐渐地放慢脚步,看着红色砖墙的二层楼房开始想象:那里面是否还有红木家具、手摇电话和铁铸的熨斗。如果年代已经久远,主人早已将它们丢弃,那也总该有爷爷用楷书写的对联和姥姥酿的豆瓣酱吧?
, http://www.100md.com
    我掏出电话,打给最好的闺蜜:“哇,这座城真的就像周董唱的那般,美矣,美矣。”

    “等你真在这所城市居住,房价会让你哭。”闺蜜一语中的,让我从梦中惊醒。

    我有什么资本留在上海呢?就连这次去看世博会的经费都是爸妈所出。甚至23岁这年,即便要毕业,我也没有规划未来。可以说,我一无所有,只有这首歌陪着我。如此的情况有点糟,却也不糟。至少,比起1943年,那些在上海居无定所的人来说,我还有故乡可回。

    4

    南飞的雁,重回北方,日子却并未多么好过。每一天,我都觉得按部就班的生活太过无聊。挤压的情绪多了,我便喜欢以唱歌的形式来发泄。在KTV里,我还是会点那首《上海1943》。

    我想当作家,想去那座城的想法太强烈了,根本控制不了。我申请从文职工作调回了策划部,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去写作。大概“天道酬勤”即是真理,没过多久,我竟真的一次接一次地前往上海。
, http://www.100md.com
    每一次,我都是跟随公司去参加展会。硕大的会馆里,我见了无数外国人,看了无数场秀,筋疲力尽。即便如此,晚饭之后,我也会一个人出去走走。如果说,真有什么陪伴我的话,还是这首老歌呀!

    十八年了。

    一晃眼,《上海1943》这首歌已经问世整整十八年。我听着熟悉的曲调,时间再次变得好慢。不同大小的游船正在上演“争宠”,它们在涛涛的黄浦江上如碧镜映羞花;两岸各种房屋也鳞次栉比,东方明珠更是在绽放着流光溢彩……我却好像又回到了那些年:11岁,我宁可不吃零食,也要省下钱去买周杰伦的卡带;18岁,我用一首歌的时间,幻想了和一个男生的前生今世;23岁,我没有做好准备便从无邪的学生时代过渡到矛盾的成人世界;到了28岁这年,我终于活成了理想中的自己。我的文章寫得越来越多,渐渐有了知名度;上海,我也时不时会去“光顾”,它成了我的第二个故乡。

    十八年,一切都在变。

    音乐打榜节目都已快被人遗忘,周杰伦成了周董,大家将随身使用的步步高变成MP3,现在干脆用智能手机听歌。我嘛,也从疯狂给电视台打call的小女孩变成了理智追星的大女生。然而,千变万变,唯一没有变的是——这首歌依然是我的治愈收纳盒,不开心了或者迷茫了,我都要循环播放百八十遍。当然,我那颗一生寻梦的心没变,我还想继续去寻找《上海1943》,去寻找遗失的感动和总会光明的未来。

    正如1943年,在上海的许多人,他们一直坚信:有些远方,总会抵达;有些地方,总有温情在流转。, 百拇医药(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