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博览》 > 201211
编号:13743187
二液逆流 食管发愁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健康博览》 201211
     46岁的张会计近4年来反复哮喘发作,平时伴胸骨后隐痛。哮喘多在餐后发作,特别晚餐后平卧为甚,曾2次因吃火锅并饮酒后诱发哮喘;发作期间多次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均无异常。入院2天前再次严重哮喘发作而收留入院。入院后经分析病史,疑其系胃-食管反流病,遂作胃镜检查,报告为“反流性食管炎”,故联用奥美拉唑、甲氰咪胍、吗丁啉治疗,2天后症状显著减轻,1周后哮喘症状消失,10天后出院。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食管和胃的“防倒门”(闸门)功能减退,即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减弱和胃的幽门口收缩不良而松弛,起不到“防倒”(抗反流)作用,于是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容物上涌,反流进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

    假象:以邻为壑,境外“作秀”

    临床上把GERD引起的哮喘称为“胃性哮喘”。引起哮喘的机理目前有三种假说。★高酸胃内容物反流入支气管引起支气管痉挛。★胃酸刺激食管下三分之一的化学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痉挛。★ 咽部存在对酸超敏感化学感受器,受胃酸刺激可引起喉头和支气管痉挛。
, 百拇医药
    除了“胃性哮喘”,GERD可引起“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导致慢性咳嗽的机理,乃是由于胃液反流到食管,并可进一步向上到达咽部并转而进入气管,胃液刺激气管黏膜而致咳嗽。GERD还会诱发心绞痛,有不少GERD患者会出现类似心绞痛发作。

    成因:闸门松弛,“二液逆流”

    那么,GERD的发病机制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具体说来,GERD的形成是“食管的防御机制”PK“反流物的攻击作用”的“守”与“攻”的较量中食管“失守”所致。食管有抗反流防御机制,包括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食管清除能力和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它们共同担负防守任务,抵制胃液等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当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食管清除能力降低,食管黏膜屏障功能下降,便造成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于是容易“失守”向食管进攻的是“反流物的攻击作用”,当防御机制下降时,反流物逆行而上,刺激、损伤食管黏膜。反流物中损害食管黏膜最强的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尤其在pH<3时,使黏膜上皮的蛋白变性,同时胃蛋白酶呈活化状态而消化黏膜上皮的蛋白。当胃内pH为碱性时,胆汁和胰酶则成为主要的攻击因子。
, 百拇医药
    实际上,GERD的形成还包括胃排空和胃的幽门口收缩功能,若胃排空延缓,胃内的压力升高,就容易导致胃内容向食管反流。正常情况下胆汁和胰液是不会反流到胃腔的,若幽门口收缩不良而松弛,胆汁和胰液就会涌入胃腔,那么进攻食管的反流物就不光是胃酸,而是与胆汁和胰酶协同进攻了。可见,GERD是胃液和十二指肠液(胆汁和胰液)的“二液逆流”。

    特征:反酸烧心,餐后加重

    反酸和烧心是GERD最具特色的表现。 反酸是每于餐后、躯干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常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到咽部或口腔。烧心感或疼痛亦为本病主要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在身体前屈、仰卧或侧卧、剧烈运动时诱发;直立位或服制酸剂后症状可消失。过热、过酸食物可使症状加重。有些病人还会出现咽下困难。

    治疗:调整体位,抑酸促动

    对于GERD的治疗,轻度偶发患者可以从改变生活方式着手,如运动帮助消化,减少胃贮存物可减少食管反流机会,尤其是减少夜间进食量;对有反流的患者应少饮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避免饱食后立即平躺;仰卧时保持头高位等等。

    如果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不能改善反流症状者,应开始系统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抑酸和促胃动力药物,治疗目的为减少反流,缓解症状,降低反流物质对黏膜损害,增强食管黏膜抗反流防御功能,达到治愈食管炎,防止复发,预防和治疗重要并发症的作用。

    常用药物包括:★H2 受体阻滞剂:目前有四种临床上广泛应用,即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尼扎替丁。★质子泵抑制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促动力药:灭吐灵、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左舒必利、红霉素等。★黏膜保护剂:硫糖铝对胃酸有温和的缓冲作用;铝碳酸镁能结合反流的胆酸。

    经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均不见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http://www.100md.com(李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