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
编号:13294266
贫血≠血虚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日 《健康博览》 2018年第7期
     在用药咨询中心出诊时,总有患者来问:“大夫,我检查出来贫血,有什么补血的药可以吃呢?”他们认为,贫血就应该吃补血的中药。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很多人忽视了“贫血”和“补血”两个概念的区别。“贫血”是一个西医学概念,而“补血”则是一个中医学概念。

    西医学概念上的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贫血的原因也很多,有些是因为红细胞生成减低,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等;有些是因为红细胞消耗过度,例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涉及神经系统(头晕、耳鸣、失眠等)、皮肤黏膜(苍白)。

    而中医学上的补血,主要用于治疗血虚。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頭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证候的一种常见证型。

    贫血不一定是血虚

    有的贫血不是以血虚为主。因为虽然贫血患者也有头晕、乏力、困倦、面色苍白的表现,很多时候会被辨证为血虚证,但也有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是其他症状,因为判断是否贫血的标准不是症状,而是指标。

    同时,从中医治疗的角度看,不同的贫血的证型也不一样。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常见证型:心脾两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和胃阴不足;

    缺铁性贫血的常见证型: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证型:肾阴虚、肾阳虚、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热毒炽盛、血热妄行。

    由此可知,只有血虚证或兼有血虚证的贫血患者,才会采用以补血为主的治疗方药。其他证型的治疗中,补血的方药很少,甚至没有。例如脾肾阳虚的贫血患者主要是用黄芪、白术、党参、甘草、附子、肉桂等补气助阳中药,或者选用金匮肾气丸和四君子丸,而少用补血药。这就说明,从中医学角度看,现代医学的贫血,不是一个简单的补血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补气助阳,补肾滋阴等中药的参与才行。

    血虚症患者不一定是贫血

    但在特定阶段,有的血虚患者会诊断为贫血。因为中医的血虚证是一个基本证型,如头痛、冠心病、皮肤瘙痒、不孕不育、脑血管病、手术后发热等其他类型疾病时都会有血虚证的表现。但是这个时候,血红蛋白的含量可能是正常的,也就是说这些患者不一定有贫血症状。

    血虚证是中医的一个基本证型,很多患者的证型,不会简单限定于血虚证这一种,而是会涉及心、脾、肝、肾等各个脏腑和气血阴阳各个方面。

    所以,虽然都和血液有关,但是中医的血虚证的内涵要大于贫血的定义,中医血虚证的治疗也不是靠补铁、补叶酸能解决的。, 百拇医药(金锐)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