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博览》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425324
虚寒型痛经 看中医如何养生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健康博览》 2019年第4期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会肚子疼,没力气,甚至还会有头晕、腹泻、出冷汗的症状。没错,这就是有些女人在经历的可怕的事情——痛经。所谓痛经,就是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下腹部疼痛,有时候还感觉腹胀,很多女性朋友说,痛经还真要命,别的啥事都顾不上了,还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的症状,严重时还会面色发白、出冷汗。

    中医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阳虚内寒、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证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阳寒内虚型痛经,也就是虚寒型痛经,我们常常叫它“宫寒”。除了小腹冷痛,常常还伴有月经色淡量少、腰酸腿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症状。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疼痛,虚寒型痛经的疼痛是得温则缓的痛,也就是说痛的时候在肚子上放个热水袋、贴个暖宝宝或者喝点热的红糖姜茶水,疼痛会缓解。

    为什么会痛经

    阳虚内寒的意思是,阳气不足,体内偏寒。

    陽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阳气充足的时候,便能推动气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输布,体内的气血津液就像是获得了足够的能量,这个时候就可以在体内有秩序地跑来跑去,不会发生跑到一半就累了然后停下来的情况,于是气血都很正常,发挥着滋润和濡养机体的作用。如果阳气不足呢,这时候运行的气血走着走着就累了,于是就会慢慢地停下来,此时气血的运行是不通畅的,还会有痰饮、瘀血这类病理产物瘀积,《黄帝内经》讲,“不通则痛”,人体会导致痛经的发生了。

    阳气不足,不能发挥温煦作用的时候,体内能量也相应减少,会导致偏寒。于是就有了手脚冰凉这些症状。体内寒冷,就像冬天一样,水都会结冰,那么气血运行的通畅性也就受到了影响,不能及时发挥滋润和濡养人体的作用,《黄帝内经》说,“不荣则痛”,在气血运行缓慢、气血不足的情况下,痛经也就发生了。

    经历过十分痛苦的痛经,每每来月经前便如临大敌,担心自己这一次来月经是否又会一如既往痛到惊慌失措,可谓既担忧又是期待。其实,即便痛经十分痛苦,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过于关注这次“是不是又会痛啊”这样的问题反而会加重我们思想上的负担,导致心中更加的焦躁不安。

    要养生,先养心

    正确面对痛经,我们应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消除恐惧心理,莫惊恐,莫焦躁。

    运动,增加人体阳气

    著名中医朱良春曾说,散步、慢跑都属于“慢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气血、骨骼、肌肉动起来,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在运动的过程中肢体开始舒展,阳气开始升发,不仅促进了人体气血的运行,又能发挥温煦人体的作用,驱散体内的寒气,让身体有温度,让气血运行通畅。

    但是,运动要注意适量,不要超过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过度的运动反而会损耗人体的阳气。中医建议,可以在早晨的时候进行慢跑30分钟,具体视自己身体情况而定。也可以散散步,打打太极拳。

    药膳,温补人体之阳

    针对阳气不足的状况,可以食用一些益气补阳的药食同源食物,比如说山药、大枣、人参、益智仁、覆盆子。丁香、八角茴香、肉桂、高良姜、花椒这些具有温补人体阳气的药物也可以用来煮火锅,用做火锅底料,再加上一些辣椒,放入羊肉、牛肉这些美食,可以说是很补了。

    红糖生姜茶,暖宫之宝

    很多虚寒型痛经的人在来月经时就受到过这样的优待:在痛得神昏脑胀的时候突然有人送来一杯红糖生姜茶,喝一口,甜甜的,暖暖的,痛意已消除了好几成,再几口下去,就好了大半了。红糖具有补中缓肝、活血和瘀的作用,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茶水又是热腾腾的,于是就发挥了温阳散寒的作用,给人体带来暖暖的能量,于是气血运行也通畅了,痛经症状也就改善。

    睡好觉,作息要规律

    人体阳气不足,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关的,比如大晚上不睡觉吵吵闹闹,这就耗伤了人体的阳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每天睡觉和醒来的时间点都很随便,没有固定的生物钟,这种情况也会导致白天没精神、阳气升发受阻,晚上阳气又恢复不好,久而久之,便成了阳虚内寒的状态。其实,每天都睡好觉,按规律作息,会让我们更有精神、阳气更足的。

    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艾灸、按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的简单方式来日常养生,增加自己的阳气。痛经的时候也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一方面是可以缓解烦躁焦虑的心情;一方面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位置相近,通过刺激听觉中枢来缓解痛觉所产生的压力。

    经期还要常保暖,避免受寒和感冒,也不要吃冷饮和寒凉食物。保护自己的身体,这才是最大的爱护。

    编辑/赵湘, http://www.100md.com(李颖 何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