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 2014年第8期
编号:12649992
源远流长话烧麦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4年第8期
     烧麦又称烧卖、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京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

    1937年完成的《绥远通志稿》中有这样的记载:“惟室内所售捎卖,则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带卖之。俗语谓‘附带’为捎,故称捎卖。且归化(呼和浩特)烧麦,自昔驰名远近。外县或外埠亦有仿制以为业者。而风味稍逊矣。”烧麦最早起源于元代初期的茶馆,后来“捎上”了些菜点,成为“茶捎卖”,经多年演变成为今天的“烧麦”。

    茶客饿了总要补充点吃的。但茶馆是清雅之所,不像饭店不怕稠油浓烟,只能备点清蒸面饼,小菜由茶客自带,最多只能帮着把茶客带来的肉菜,卷在饼中热一下,用了几张面皮,收几张面皮的钱。时间久了,连饼中的菜也捎上了,但仍然按面饼的分量计价,“捎卖”就这样诞生了。因此,正宗烧麦馆子是按皮的重量计价的,在呼和浩特“二两烧麦憋死汉”,千万不要按饺子的量去点。

    烧麦之所以顶部不封口,是由于茶客所带的小菜品种不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