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 2015年第7期
编号:12597396
壮族口述医药文献整理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5年第7期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反映壮医药的歌谣、民谚、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单方验方秘方、及诊疗技法等口述文献整理研究的现状,分析整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尝试性方法。以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壮医药;口述文献;整理研究;综述

    1 概念界定

    少数民族口述医药文献是指各少数民族在没有创造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以前,通过口耳相传,并用固定语言记录下来代代相承的具有强烈民族情感和时代特征的民族口述科技档案。包括反映少数民族医药的歌谣、民谚、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单方验方秘方、及诊疗技法等。[1]

    2 壮医药口述医药文献整理研究概述

    2.1壮族口述医药文献的构成

    壮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壮族人民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中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壮医药体系。主要有阴阳为本,三气同步——天人自然观;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生理病理观;毒虚致病观——病因病机轮等。[2]壮医药为壮族人民的健康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壮医药经验主要依靠口耳相授的方式在壮族民间流传,还有一部分散见于历代汉文史籍,尤其是广西各地的地方史志中。因此,发掘和整理好这些文献对维护壮族文化、传播壮族医药及我国民族医药学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 百拇医药
    2.2反映医药内容的歌谣、民谚、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口述文献

    2.2.1 民歌

    民歌是民族口述文献的一种表现形式,世代在民族地区广为流传。壮族医药歌谣起源于祭神活动,以后便蜕化为男女追逐歌唱,用歌来抒发胸中的闷气以达到身心健康。这些歌谣被后人传唱,并继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壮族医药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涉及医事保健、医药理论、治疗技法、方剂及药物功效等。如《八位药性歌诀》、《补虚药歌诀》、《见病用药歌诀》等。亦有“柳州有座鱼峰山,山下有个小龙潭。山脚潭边唱山歌,医药山歌早已传。自从盘古开天地,药王传医又传药。广西山歌刘三姐,她用山歌唱医药。”[3]

    2.2.2民谚

    壮族有很多医药谚语,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中起到了指示和预防的作用。不少民间壮医用药经验编成谚语便于传授,如:“藤木通心定祛风,对枝对叶可除红,枝叶有刺能消肿,叶里藏浆拔毒功,辛香定痛驱寒湿,甘味滋补虚弱用,圆梗白花寒性药,热药梗方花色红,根黄清热退黄用,节大跌打驳骨雄,苦能解毒兼清热,咸寒降下把坚攻,味淡多为利水药,酸涩收敛涤污脓……”。[4]
, 百拇医药
    2.2.3民间故事

    壮族民间笃信阴阳,著名壮医罗家安在所著《痧症针方图解》一书中,明确以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盛阳盛对各种痧症进行分类作为辨证的总纲。柳州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名老壮医蕈保霖先生在“壮医学术体系综论”一文中首先提出天地人三气同步学说。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对壮族聚居地河池、柳州、南宁、百色实地调查中也证实确有此说。

    2.2.4 民间传说

    《史记纲鉴》中记载着许多壮族民间医药传说,譬如:药王是传说中的壮医药神,他发现药草,为人治病,普救民众,还向众人传授种药采药知识,使壮族人民得以健康繁衍。壮族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建立药工庙,每年定期祭祀药王。再如壮族医神三界公的传说,三界公乃仙童转世来到壮族民间,专为贫苦乡人治病,深受群众的爱戴,历经磨难最终成为神医。现忻城县土司衙门旧址附近仍保存有一座清代修建的三界庙,至今常年香火不断。
, http://www.100md.com
    2.3记录民族医药经验的单方、验方、秘方等口述文献

    壮族民间有许多关于医药经验的单方、验方、秘方。如黄花参肝舒袋泡茶,是广西壮医医院根据壮族民间治疗肝炎有效验方研制而成的袋泡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壮医刮痧疗法以其操作简单方便、人人易学、成本费用低、效果显著等特性在壮族地区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据民间和现代临床研究,刮痧疗法用于治疗咳嗽特别是慢性咳嗽,对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2.4 反映诊疗技法的民族口述文献。

    壮族医药中大量诊疗技法是通过口口相承的,如壮医药中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经筋疗法、壮医针法、竹筒灸疗法、蛊毒的治疗法等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较明显的疗效。[5]其中一些已纳入我国民族医药医技医术抢救性传承研究项目,甚至一些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http://www.100md.com     3壮医药口述文献整理研究存在的不足

    3.1意识薄弱

    目前,壮医药口述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口述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还只限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层面,尚未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和行为。在对民族口述文献整理工作上,缺乏各地民众的广泛参与。此外,现代社会壮族青年人中许多人已不会说本民族语言,更不认识本民族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字,这使丰富多彩、卷帙浩繁的壮族口述医药文献面临着丧失生存土壤的危险。

    3.2区域局限性

    我国少数民族体现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壮族亦不例外,聚居地较为分散,给壮医药理论的整理研究也带来诸多困难。在资料收集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区域局限性,出现文献古籍收集不完整的情况。壮医药资料主要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尚有许多资料散落于文山、贵州等其他壮族聚居地。
, http://www.100md.com
    3.3法规政策不全

    健全的保护机制、各级部门的重视、相关法律的保护是开展壮族口述医药文献保护工作的有力保障。目前各省区已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条例,但缺乏指导性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执行性规章制度,没有具体详尽的细则和有力监督,壮族口述医药文献的整理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3.4人才队伍匮乏

    目前从事壮族口述医药文献整理研究的人员队伍文化水平偏低,体现为数量稀缺、结构不合理、协作协调不足等特点。壮族医药文献各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都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在壮族医药文献整理的某个领域或某一方面有较深造诣的研究员少之又少。成为制约壮族口述医药文献整理研究工作的瓶颈。, 百拇医药(王燕静 张娇 方晓)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