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 2015年第9期
编号:12735268
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5年第9期
     【摘要】目的:比较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与末梢血。方法:随机将2013年至2015年之内进入我院的进行抽取血液的10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采集的是末梢血,观察组的患者采集的是静脉血,测定他们的血常规,然后将他们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将两组的患者的血常规结果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红细胞血、白细胞、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有着显著的区别,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末梢血被静脉血取代检测其血常规,有显著的区别,能够提高准确性,在临床医学上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静脉血;末梢血

    在医学的临床诊断之中,血液检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依据,虽然在临床应用上,血常规是较为普遍的血液检验的方法,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检测血常规检结果的准确性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就血常规检测标本而言,标本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来自于静脉血、末梢血以及动脉血,而其中静脉血和末梢血这两种的应用最为广泛,但至今在临床医学中,在血常规检测的时候采用静脉血或者末梢血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除此之外,在血液检验的过程之中,放置血液样本的时间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所以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的是静脉血在不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3年至2015年之内进入我院的进行抽取血液的10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采集的是末梢血,观察组的患者采集的是静脉血,每组患者50例。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1例,女性患者有49例,年龄最小的患者是23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是6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2.6±14.2)岁,本次所研究对象均都全面排出存在血液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等。两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具有一定的比较性。

    1.2检测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所进行的血常规采集工作均都大约在早上8点,与此同时患者全部处于空腹的状态下进行采集血液。观察组患者所采集的末梢血是通过真空试管,对照组患者采集的静脉血也是通过真空试管,将所采集的患者的标本经过滴入稀释液进行稀释,并轻轻的摇匀。在采集的末梢血放置在抗凝管中,完成血样的采集工作之后将它们全面的混匀,经过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的检测工作。在采集血液工作2小时之内,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都必须完成测试的工作。

    1.3检验仪器与试剂

    KU-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以及该仪器所配套的试剂,严格按照该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检测与操作。

    1.4采血方法

    在早上8点左右的时候,患者不能进食,需要空腹。对100例患者的肘静脉以及指尖分别通过真空试管进行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

    1.5统计学意义

    本次所研究的数据以及实验结果均都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对比有一定的统计学的差异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血常规检测结果

    本次所研究的血常规的检查内容总共检测了五项指标,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中间细胞以及红细胞。相比静脉血的样本,末梢血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检测的指标值均相比静脉血都高,P<0.05,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而血液检测中的血小板计数值相比静脉血较低,P<0.05,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中间细胞的百分比没有显著的差异。

    2.2 静脉血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检测结果

    在不同时间点,对静脉血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三小时以内,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小时之后再对静脉血样本进行检测,与六小时前的结果相比较,MXD 值明显升高,PLT 值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很多疾病一般都要通过进行血常规检验来诊断和治疗,因此,血常规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检验方法。近些年来,血液分析仪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不断增加的血常规的检测指标,现基本的体检和入院检查,一般都要进行血常规的化验。

    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常规检验方法,其中,两者相比,末梢血的采集更加方便快捷。末梢血的采集就是穿刺指尖采集,这种采血方式虽然方便但是存在很多弊端,因为末梢血的采集是在指尖,作为毛细血管的血液,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其采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出血少而且流速慢,所以,我们通过采取挤压指尖的方法来促进血液的流出,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使一定的组织液流出,造成被穿刺处出现微凝血块,那如果造成组织液流出,进入血液,就会对血小板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加速血小板的凝聚然后导致血小板会产生伪足,最后大量的伪足聚集形成的细胞团,在血液分析仪中会鉴定为白细胞,然后包细胞的就会比正常值要高,被检测标本的指标浓度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在体外环境下,血液中的成分不稳定,变化程度相对较大,与静脉血相比,血液温度较低,血液流动性也较差,在做体外血液检查时就会造成,血液发生溶血等反应的时间比静脉血要早,末梢血的稳定性比静脉血低。静脉血的采集,采集难度大,采集时间长,这样,血液在被检测前在体外时间较长就会导致红细胞的减少,也会造成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因为血小板在体外随着时间的增加,可能会呈现出单一的不可逆性的聚集。采集静脉血多以肘静脉为主,采集量和出血量大,与末梢血相比,采集速度快。静脉血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更能反映机体血液的真实情况,静脉血血液活动性大,且在采集过程中,不易产生组织液或者微凝块进入标本中,一般不会对标本的指标造成影响,更加准确的检验血常规的数据。

    综上所述,末梢血标本具有采血量少、采集简便的优点,所以末梢血标本越来越多的在临床上使用,相对于它的优点,它的缺点就是采集过程中,容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保证检验的质量;对于静脉血样本而言,可重复检测,检测结果准确性高,所以,在临床实践中要结合具体需要,选择适用的采血方式。

    【参考文献】

    [1]韩秋清,王爱灵,韩风洁.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0,12(26):126-127.

    [2]梁卫君,董加舒.EDTA-K2 抗凝末梢血不同检测时间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20):87-89., http://www.100md.com(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