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茶·健康天地》 > 2015年第11期
编号:12735070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5年第11期
     【摘要】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见有效的方法,通过电离辐射对生物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而在放疗的过程中会对患者造成放射性的皮肤损伤,成为这一治疗方法的常见并发症。为了进一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做好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工作,了解其发病机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肿瘤;放疗;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病机制;防治方法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目前,对于肿瘤重要的治疗方法为放射治疗,该方法是通过电离辐射对生物细胞进行损伤,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肿瘤患者在不同的发病时期,由于不同的原因会接受放射治疗,而在放疗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为放射性皮肤损伤。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照射野皮肤可逐渐出现红斑、烧灼感、刺痛、瘙痒、色素沉着、干性脱皮,严重者可见水泡、溃疡、出血和坏死,部分患者被迫中断放疗。如何对放射性皮肤损伤进行防治,成为医务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现就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进行如下分析,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病机制

    (1)放射线造成DNA的破坏导致可逆或不可逆的DNA合成和分化不平衡,使皮肤基底细胞不能产生新的细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