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茶·健康天地》 > 2016年第1期
编号:12775101
中药脐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6年第1期
中药脐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 中药脐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用中药脐灸,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10天显效24例,7天有效5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80.00%,总有效率为96 .67%;对照组10天显效18例,7天有效9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中药脐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脐灸;溃疡型结肠炎;临床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结肠的溃疡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2014年10月-2015年7月,我院对30例患者采用中药脐灸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轻度患者,腹泻每日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血沉正常。重度患者,腹泻每日6次以上,明显粘液血便,腹痛较重,体温在37.5℃以上,脉搏在90次/分,血沉30mm/h。中度患者,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本病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镜下表现为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0岁;病程1个月-20年;临床类型:初发型13例,慢性持续性11例,慢性复发性6例;临床严重程度:轻度20例,中度6例,重度4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2岁;病程4个月-15年;临床类型:初发型14例,慢性持续性13例,慢性复发性3例;临床严重程度:轻度21例,中度6例,重度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口服美沙拉嗪。及时纠正脱水,根据电解质中钠的高低给予液体,适当补钾;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应用肠粘膜保护;补充适量维生素。重症患者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连续用药10天。观察组在应用对照组药物的基础上采用本院特制中药做脐灸,每周两次,连续用药10天。

    1.3测定指标 观察患者大便次数及性状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检查血、尿、粪常规,大便潜血,肝肾功能等。

    1.4疗效观察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示肠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或仅留疤痕。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示肠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

    部分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肠镜检查示病变程度有所减轻,但有复发。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

    2.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临床疗效比较见下表。

    对照组总有效90.00%,观察组总有效率 96.6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7天显效率60.00%,观察组7天显效率80.0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血便等。绝大多数患者发病缓慢,呈持续性或间断性,大便次数多,缓解与复发交替,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泄泻”、“痢疾”、“肠风”等范畴,病因病机为感受外邪,传导失司,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温热疫毒蕴结肠中,阻滞脉络,腑气壅塞,血腐肉败而患生诸症。病位始于大肠,与脾胃关系密切,久病多及肝肾。该病本为脾、肾气虚或阳虚,标为温热内蕴、气郁血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治疗当以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整体调理、明阳平衡、辨证论治”等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采用中药脐灸疗效尤佳。

    3.1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应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休息、饮食调节进少渣饮食,忌食乳类及过敏食品,重者应行肠外营养(TPN),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蛋白质,改善全身状况,解除精神因素及对症治疗。其中中西医治疗效果明显,口服美沙拉嗪和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甲硝唑。中医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每次煎药50-100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半个月为1疗程,研究表明直肠黏膜有很强的吸收能力,50%~70%的药物可从直肠中、下静脉绕过肝脏而进入大循环,避免了消化液中酸碱和酶的影响与破坏作用,同时局部黏膜吸收的血药浓度远高于口服吸收浓度,可达静脉注射浓度,而且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吸收有规律。[1]

    3.2方法及作用机理

    3.2.1方法:①制作面碗:先用温水调面粉制成直径10-15㎝、底部厚度L4-5㎝的面碗,面碗的中央留孔,大小与患者的肚脐大小一致(直径约1.5㎝)备用。②患者取仰卧,充分暴露脐部,用75%酒精在脐部常规消毒,脐部铺洞巾,神灯照射面碗底部30秒,把面碗放置脐部(孔部对准脐部中央),取自制中药碾成粉状约10-15克填满肚脐,药粉上放置艾柱(直径约2厘米,高3厘米)施灸六壮,时间约40-60分钟。③灸后除去面碗,把脐窝内中药封于脐部,肠炎贴贴于该处,保留24小时。使中药持续作用,有利于药物的进一步吸收。

    3.2.2作用机理:中药脐灸属于中医外治疗法。脐灸是对古代“帝王养生”、“脐疗理论”、“艾灸理论”和“砭石疗法”的现代传承和发展。历代中医名家都把脐作为调理疾病的主要手段。通过对脐灸温补,可补虚泻实,治标固本。另一方面,药物通过艾灸热力、释放、穿透、吸收等作用,直接进入血液,对于攻补难施之时、不能服药之症、不肯服药之人,更具有内服疗法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而共奏清热解毒,祛痰解痉,强健脏腑等疗效,使清阳得升,浊阴下降,以达到健脾止泻、和胃降逆、标本兼治的作用。总之,我们认为中药脐灸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三个方面:一艾灸的纯阳热力对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三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故采用中药脐灸联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为中西医结合的一个良好途径。在治疗观察中对照组应用西药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疗效不尽如人意;观察组用中药脐灸治疗后,可使疗效显著提高。该疗法疗程短,可操作性强,经济方便,未发现不良反应,具有绿色自然、简单易行、效果突出等诸多优点,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现代绿色养生治疗方法。

    3.3脐灸的护理

    3.3.1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患者精神都比较紧张,一般都有精神抑郁的症状。这就需要其解除思想顾虑,认真倾听病人诉说,了解病人及其对疾病的感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乐观地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还可以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取得家属的全力支持。

    3.3.2脐灸前护理: 向患者说明脐灸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配合,脐灸前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破损、流液、渗出。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皮肤过敏史,如皮肤划痕、胶布过敏等。

    3.3.3脐灸的观察及护理:室内应温暖、避风、暴露部位加盖衣被;脐灸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反映及时询问有无不适,施灸部位出现痒、热、微痛、温热等为正常现象;如灼热、疼痛不能忍受要及时调整艾柱,避免灼伤;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做相应处理;灸后皮肤有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灸后嘱患者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12小时内禁洗冷水澡以免受凉;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少渣,禁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烟酒浓茶及咖啡。

    [参考文献]

    [1]刘茂才.现代疑难病中医治疗精粹.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88., http://www.100md.com(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