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2年第8期
编号:12275420
“睡觉”原来指睡醒了/“三长两短”原来是捆棺材/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焚书”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 2012年第8期
     “睡觉”原来指睡醒了

    今天口语中的“睡觉”一词指睡眠,去睡觉即赶紧去睡着的意思,可是在古代却恰恰相反,“睡觉”是睡醒了的意思。

    古代表示睡觉的字眼很多,而且分工非常细。坐着打瞌睡叫“睡”;闭上眼睛,但是不一定睡着叫“眠”;躺在床上睡觉叫“寝”;伏在矮几上睡觉叫“卧”;睡着了叫“寐”;睡醒了叫“觉”或“寤”。

    “睡觉”何时连用已经不可考了,不过唐诗中已经大量使用“睡觉”一词,而且全部都是睡醒了的意思,从来不把睡着叫作“睡觉”。裴度《凉风亭睡觉》:“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刚刚睡醒,就看到侍儿已经煎好了新茶。白居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杨贵妃刚刚睡醒,花冠还没有整理好就下堂来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进入睡眠状态,睡着了开始被人们叫作“睡觉”。语言的演变真是神奇!
, http://www.100md.com
    “三长两短”原来是捆棺材

    文/许晖

    在日常口语中,“三长两短”属于委婉语,人们忌讳直接说死亡,而是委婉地用“三长两短”来代替。“三长两短”同时还指意外的灾祸或者事故。这个成语为什么会具备这样的含义呢?

    原来,在古代,“三长两短”竟然指棺材的捆缚方法!

    《礼记·檀弓上》对棺材的形制有这样的规定:“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这种形制进行了详尽的解释。

    棺束:“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古时候的棺木没有钉子用,于是就用皮革将棺材和棺材盖捆束在一起。

    缩二:“缩,纵也,纵束者用二行也。”纵的方向木板短,因此只需捆两道即可。
, 百拇医药
    衡三:“横束者三行也。”“衡”和“横”是通假字,横的方向木板长,因此必须捆三道。

    衽:“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汉时呼衽为小要也。”“衽”本来指衣襟,是衣服两片的连接处,因此引申为连接棺盖与棺木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作用是“既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则以小要连之,令固棺”。将“衽”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衽”的位置恰是整个棺木的中部要害,因此汉代时又称作“小要”,“要”和“腰”是通假字,比附于人的腰部。

    每束一:皮革捆束的每一道都用“衽”连起来,衽与皮条联用,就是为了紧固棺盖。这就是“三长两短”最初的出处。到了后来,人们开始使用钉子将棺材和棺盖钉合起来,既方便又快捷,不仅“衽”被逐渐淘汰,而且捆束的皮绳也随之消失了。但是“三长两短”这句话却流传了下来,作为死亡的委婉语使用了。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焚书”
, http://www.100md.com
    文/胡永霞 韩长代

    秦孝公“焚书”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载:“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由此看来,商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焚书的人,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并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

    秦始皇“焚书”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如百家语、诗书等限30天交官府烧毁,逾期不交,“黥为城旦”(脸上刺字,罚服筑城劳役四年),无数文化典籍化为灰烬。

    梁元帝“焚书”

    公元554年10月,西魏派常山公于瑾,大将军杨忠率兵5万南下攻梁。同年11月,魏军攻破江陵。这时,梁元帝认为,自己读书破万卷,仍免不了亡国,读书还有何用?于是,他就命舍人高善宝把所有14万册图书聚集在一起烧掉,随后,便到西魏军营投降。

    乾隆帝“焚书”

    乾隆帝即位后,历时10年,编纂出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但是,乾隆皇帝编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据统计,在编书的10年中,仅浙江省就毁书24次,被毁书籍多达538种,13862部之多。整个乾隆时期,共焚毁各种书籍71万卷之多。,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