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2年第8期
编号:12275424
《老老恒言》中的文化养生(之二)——笔墨挥洒,陶冶性情/二问汗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 2012年第8期
     《老老恒言》中的文化养生(之二)——笔墨挥洒,陶冶性情

    文/耿引循

    《老老恒言》云:笔墨挥洒,最是乐事,素善书画者,兴到时,不妨偶一为之。书必草书,画必兰竹,乃能纵横任意,发抒性灵,而无拘束之嫌。饱食后不可捉笔,俯首倚案,有碍胃气,如因应酬促逼,转成魔障。

    《老老恒言》说:写字作画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擅长书画的老年人,兴趣来时,不妨偶尔为之。《老老恒言》还建议,写字必写草书,作画必画兰竹,这样才能纵横适意,抒发人的真性情,心灵才会真正得到放纵。但是不要在饱食后提笔,因为人低头伏案,会妨碍胃气的运转,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更不可将书画作为应酬,仓促而作,这样对身心都是不利的。

    《古今图书集成》引王世贞说:“写字作画的人多长寿。书法学成之后,挥洒笔墨时,心不被外物所扰;画学成以后,作画时,绝虑凝神,沉静运气,心神不能有丝毫分散。”

    “能诗者偶尔得句,伸纸而书,与一二老友共赏之,不计工拙,自适其兴可也。若拈题或和韵,未免一番着意。至于题照,及寿言挽章,概难徇情。”

    老年人在闲暇时作诗,不必要计较押韵、平仄等那么多规矩,诗文不必求工整。偶尔得佳句,就取纸写下,与一两个好友一起欣赏品味,不失为一种乐事。如果特别计较诗文的工整,拈题或者和韵,不免还得一番思索,会伤神。至于题照以及书写祝寿词、挽联等应酬之事,就不必太勉强。

    自古以来有“书画延年”的说法。现代研究认为,当人在进行书画创作时,心情会变得非常愉悦,这是因为书画能使书画者的大脑受到良性刺激,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有序循环,故必然是开心、快乐的。这就是许多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年届耄耋,仍身手灵活,体格健壮的重要原因。因此,老年人应多参与习书作画活动。现在很多都市老年人都参加了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学习绘画,挥洒笔墨,陶冶性情,增添了生活情趣,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我有一位医生朋友,退休以后有了闲暇,进入老年大学,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学习诗书画。在一个陌生的领域里,尝试作诗,临摹楷书、行书,学习写意花鸟……老年大学的一切让她欣喜,让她感动,她爱上了中国传统的笔墨艺术,并痴迷其中。她告诉我,学习诗书画,使她增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收获着成绩;使她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愿意亲近大自然。“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她对我讲,时光和机会对她来说是如此珍贵,60岁能做的事情就不要等到70岁,今年能做的事情就不要推到明年。

    笔墨挥洒,陶冶性情。有条件的老年朋友不妨一试。

    二问汗

    此为中医诊病学的十问歌中的第二问,问汗。由于祖国医学认为,汗为人体津液所化,故汗是窥测疾病的镜子,中医诊病时,必须要询问汗出的情况。

    祖国医学巨著《内经》指出:“汗为心液。”因此,出汗正常与否,汗的色、味是否异常,可作为判断某些疾病的一种根据。比如,肺结核病人浸润期往往在入睡后出现“盗汗”;佝偻病初期的婴儿易出汗;甲亢病人易出汗,并在出汗的同时自感心跳;糖尿病患者不易出汗,但小便次数和数量增加。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忧思过度;重危病人只额头出汗,预示病情恶化;如果浑身冒汗(称为“绝汗”),则是精与神不固之兆;经常稍一动弹就出汗,不是体胖就是体质虚弱之故;气温高而不出汗要当心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汗微带芳香气;狐臭患者的汗液气味难闻,有一股狐臊臭;肝硬化的病人汗略呈黄色并有一种特殊腥味。高热病人出汗后体温下降而四肢厥冷者,说明体质极虚,要当心旧病复发并应注意调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