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6年第1期
编号:127757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疗效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第1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疗效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效果。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间收治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40例,随机抽取,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选择西医治疗,观察组20例,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治疗,在MADS比较方面,对治疗后4周、8周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ERS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效、好转、痊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抑郁神经症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西医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西医;结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

    本次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效果。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快,生存的压力增加,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率明显呈现出上升趋势,此症属于神经性障碍,会持久性的心境低落,患者经常有焦虑、身体不适、睡眠质量差、精神萎靡症状[1]。本组研究中,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间收治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40例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间收治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从18岁到45岁,平均年龄为(31.64±9.61)岁,病程从2年到16年,平均病程为(7.54±6.21)年,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从18岁到47岁,平均年龄为(31.64±10.61)岁,病程从2年到16.5年,平均病程为(7.14±6.60)年;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其中,中医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归脾汤加减方,对应于肝气郁结症与心脾两虚症;中药均采用水煎服,每日1剂,1天两次,分早晚服用,具体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归脾汤加减方。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在MADS比较方面,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观察组的数据分别为(26.75±6.94)、(16.37±4.24)、(8.79±3.32),对照组数据分别为(25.99±7.12)、(17.42±3.98)、(12.87±3.74);对治疗后4周、8周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ERS方面,观察组为(14.56±4.33),对照组为(23.16±3.3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效、好转、痊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给予抗抑郁剂丙咪嗪(75到125毫克每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中医范畴,可将抑郁性神经症归于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范畴,在前者,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脉弦等,在后者,表现为忧思多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舌淡寡味、脉细弱等;中西医结合,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归脾汤加减方[3]。

    其中,中医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归脾汤加减方,对应于肝气郁结症与心脾两虚症;中药均采用水煎服,每日1剂,1天两次,分早晚服用,具体药方如下:

    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芍药25g、川芎25g、柴胡15g、枳壳12g、陈皮10g、香附10g、甘草6g;随症加减;归脾汤加减方:茯苓25g、人参20g、白术15g、当归肉15g、黄芪15g、当归15g、远志10g、甘草10g、枣仁10g、木香9g;随症加减[4]。

    从治疗结果来看,在MADS比较方面,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观察组的数据分别为(26.75±6.94)、(16.37±4.24)、(8.79±3.32),对照组数据分别为(25.99±7.12)、(17.42±3.98)、(12.87±3.74);对治疗后4周、8周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效、好转、痊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在SERS方面,观察组为(14.56±4.33),对照组为(23.16±3.3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抑郁神经症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西医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好转率、显效率、治愈率方面,表现明显,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樊莉,符文彬,蒙昌荣等.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正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J].中国临床康复,2015,9(28):14-16.

    [2]唐胜修,徐祖豪,唐萍等.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3,23(10):585-586.

    [3]季锡祥,董帝英,肖泽萍等.抑郁性神经症的防御方式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16(3):187-188.

    [4]符文彬,樊莉,朱晓平等.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14,31(6):355-358., http://www.100md.com(王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