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健康》 > 2018年第3期
编号:13237719
中国科学家针对慢性瘙痒取得新成果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中老年健康》 2018年第3期
     慢性瘙痒是临床的难题之一。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孙衍刚研究组首次揭示了痒觉从脊髓传递到大脑的一条关键环路,从而为深入探索慢性痒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关研究论文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

    据悉,该项研究历时四年完成。孙衍刚研究员表示,痒觉机制的研究是目前医学与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痒的机制尚不清楚,致使针对慢性痒治疗的药物开发严重滞后。

    皮肤病、肝病等患者经常出现慢性瘙痒症状,并且与其相伴的难以克制的搔抓行为可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慢性瘙痒还经常引起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孙衍刚研究组利用光遗传学、药理遗传学、在体光纤钙成像、脑片电生理等技术手段解析了痒觉信息传递的神经环路机制。该项研究发现痒觉经由脊髓传递到大脑内的臂旁核,从而诱导抓挠行为。

    “我们的研究提示慢性痒造成的难以克服的搔抓行为主要是由于瘙痒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所诱发的。因此,慢性瘙痒的治疗应该主要针对其情绪成分”,孙衍刚说。

    據悉,该研究为深入解析痒觉信息在大脑中如何进行加工处理奠定了基础,并为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方向。研究工作主要由博士研究生穆迪和邓娟在孙衍刚研究员指导下完成,并得到了第四军医大学李辉教授的大力协助;该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千人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的支持和资助。

    摘自:《生命时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