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鲁护理杂志》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288739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刘粤英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43例,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住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2010年5月至10月住院的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健康知识掌握、遵医行为及住院满意度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知识掌握、遵医行为及住院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指导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24-0018-02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一种全新的规范化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效益型管理模式,最早由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提出[1]。临床护理路径(CNP)是将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借鉴与护理和健康指导,即为某一类疾病患者制定的住院期间进行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流程规范图或表格。CN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方法,其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2]。它强调时效性,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操作的时间表,它明确规定了各项处置及活动介入的时间。它更多关注实践性,使医疗护理标准化,即对患者一旦进入医疗程序,医务人员该怎样做,均有明确规定,让患者在进入CNP后的时间段内都依此模式接受照顾。

    我科根据临床路径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制定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应用于临床,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全面的护理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43例,男98例,女45例,年龄38~79岁。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住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男50例,女20例),2010年5月至10月住院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男48例,女25例)。经t检验及χ2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进入路径标准,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相关指南: ①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1.0-I2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疾病编码;②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③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3]。

    1.2 方法 观察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发放CNP表,并由责任护士严格按照路径表的安排及时间要求实施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护士有预见、有标准、主动地沿路径内容进行工作,从时间上预测患者下一步的救治措施。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由各自责任护士负责,依据各自临床经验、知识掌握程度按患者治疗进程进行心肌梗死的相关疾病及健康教育。

    1.2.1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依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结合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和临床治疗路径制定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路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分时间段进行连续、动态、有针对性规范的教育,包括治疗护理和健康宣教的时间、内容、完成情况、施教者及患者签名、效果评价、评价者签名及变异分析。教育内容包括医院规章制度、医生及责任护士介绍,各项检查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术前术后的用药、康复锻炼、饮食要求等等。

    1.2.2 确定路径的规范使用 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前,召开责任护士会议,对表格的使用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培训,制定统一的健康教育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责任护士严格按路径表要求实施护理和健康教育,同时结合患者自身的要求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4]。

    1.2.3 变异分析 若未能按路径要求实施治疗护理和健康宣教,则称为变异。责任护士要详细记录发生变异的原因,并及时与患者沟通,直至完成。

    1.3 效果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知识问卷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调查,共10题,结果分4个等级:完全掌握(3分)、基本掌握(2分)、部分掌握(1分)、未掌握(0分)。遵医行为1题:完全做到(3分)、基本做到(2分)、偶尔做到(1分)、完全做不到(0分),大于2分即算做掌握,由患者填写。同时进行住院满意度调查。由责任护士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是否发生并发症。由护士长记录与沟通不良相关的护理差错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患者问卷调查等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知识掌握、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等比较见表1,表2。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效率 路径的实施体现了优质服务的内涵,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主动参与诊疗护理过程。在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需求的同时增加了护患沟通的机会,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满足了患者的心理支持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即收到路径表,告知患者每日的医疗护理信息,可使患者配合护士完成宣教内容,同时护士可以按照路径要求充分利用一切与患者接触的时间为患者进行宣教。综合比较表1中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宣教内容在表格上一目了然,避免了重复宣教,减少了护士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 遵医行为通常是指患者的行为、治疗和医嘱保持一致性的程度,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对治疗过程及用药知识不了解[5]。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增加了对病情康复及预防、用药知识的教育,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整个治疗、用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纠正了患者认识的片面性,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

    3.3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明等[6]研究也证实临床路径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日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节省住院费用。

    3.4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水平 以前护士基本是凭借经验和习惯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而路径则制订了全体护理人员都必须遵循的教育模式,使护理工作由随机变为科学、规范,使护士能正确把握健康教育的时机,使健康教育内容更加全面,避免了不同层次护士因年资短、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所造成的“低效性宣教”,保证了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使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6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