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农村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 2009年第12期
编号:12049458
预防接种知多少(一)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1日 《农村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09年第12期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7年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重点抓好四件事,其中之一是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央财政增加25亿元用于购买14种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麻风腮疫苗、流脑A群疫苗、流脑A+C群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以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炭疽15种传染病。

    主动免疫和免疫规划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就是把预防某种传染病所用的生物制品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法,接种到人体后,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对抗相应的细菌或病毒的特异免疫力,从而不得这种疾病。预防接种所用的自动免疫制剂,称为疫苗。通过预防接种使人体产生针对某种传染病的抗体,这一过程称为主动免疫。

    国家的免疫规划,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称省)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控制和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免疫程序包括两部分: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基础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加强免疫。这样,才能巩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基础免疫是指机体初次接种某种疫苗,大部分疫苗需要接种多次才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例如,百白破三联首次接种后机体产生抗体较慢,而且水平低,只有经过第二、第三次接种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脊髓灰质炎疫苗(又称小儿麻痹糖丸)一次服苗后,仅有85%左右的儿童中和抗体阳转,甚至更低,经过三次全程基础免疫后,3个型别的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95%以上,从而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各种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预防作用都有一定的期限,在完成基础免疫后经过一定的时间,体内免疫力逐渐减弱或消失。为使机体继续维持牢固的免疫力,需要根据不同疫苗的免疫特性进行适时的再次接种,这就是加强免疫。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第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用于预防肺结核)、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疫苗(预防麻疹)、新生儿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百白破二联疫苗(用于预防白喉、破伤风)。除此之外,我国的部分省份还增加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乙脑疫苗(预防乙型脑炎)、A群流脑疫苗(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根据实际情况,政府部门将不断增加一类疫苗的品种,使更多的儿童享受免费接种预防。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增加了一部分一类疫苗,将在近期开展相应预防接种工作,使我国在较短时期内利用疫苗预防疾病的种类和数量达到较高水平。(未完待续)(河南 谢婷),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