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婚育与健康·学术版》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290423
80例过期妊娠孕妇点滴缩宫素引产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婚育与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6期
     【摘要】 引产是指由于过期妊娠、胎膜早破等产妇不能自发临产或因严重妊娠并发症需终止妊娠,是人为干预引起的产程发动与进展,其目的是诱发规律性宫缩而分娩。引产最常用的药物为缩宫素(又名催产素),其主要作用是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子宫收缩力及收缩频率,临床上广泛用于引产和催产。为了探讨缩宫素点滴引产的安全性及相关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3月间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选择妊娠40+5~41+6周需行引产的孕妇160例,分成两组,引产组80例由专人进行缩宫素点滴引产;对照组80例等待自然临产,比较两组的难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显示两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临床证明了缩宫素点滴引产不增加难产率,是一种实用又安全的引产方法。

    【关键词】 缩宫素;引产;宫颈成熟度。

    近年来,国内各医院剖宫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个别医院已达到70%。同时文献[1]表明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必须加强围产期监护与管理,提高产科质量,不能光靠增加剖宫产率来解决。据报道,发达国家有引产率上升的趋势,而同期围产儿死亡率逐渐下降。缩宫素点滴引产是最常用的方法,我们对80例缩宫素引产的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探讨缩宫素点滴引产[2]的安全性及相关问题。
, 百拇医药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产房接受缩宫素点滴引产者80例,孕40+5~41+6周,由专人观察产程进展、监测宫缩、听胎心率及测量血压。所有患者均无临产征兆。并选择同期自然临产者80例为对照组。

    2. 方法

    引产前准备:引产前均进行胎心监护(NST)检查,均行骨盆测量,头盆不称除外。引产过程:用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滴注,调好滴速,开始时一般4~5滴/分钟,然后用5毫升注射器准确吸取缩宫素2.5U加入液体中,摇匀。视宫缩强弱进行调整。通常不超过30~40滴/分钟,维持宫缩时宫腔内压力达50~60毫米汞柱,宫缩间隔2~3分钟,持续40~60秒。每15分钟按等差级数的比例增加滴速,直至最佳的有效宫缩(每10分钟3次宫缩,每次持续40~60秒,其间以胎心监护仪监测宫缩及胎心变化,临产后按对照组接受相应的产程处理。为保证引产的统一标准浓度,点滴由国产输液泵控制。标准:以Bishop评分判定宫颈成熟度,最高分10~13分;引产4小时内开始规律宫缩进入产程,或停止点滴后24小时内临产为引产成功。引产时间达4小时,浓度达1.5%,30滴/分钟仍无有效宫缩,连续2天后临产为引产失败[3]。
, 百拇医药
    二、结果

    1. 两组一般情况及产科情况

    引产组的年龄范围20~34岁。产次:初产74例、经产6例,宫颈成熟40例。对照组的年龄范围21~33岁。产次:初产72例、经产8例,宫颈成熟80例。两组的一般情况基本相同;两组产科条件比较,对照组优于引产组。

    2. 引产组引产指征、宫颈评分及成功率

    引产指征:80例均为孕40周以上。宫颈评分>8分者引产成功率100%(40/40);评分5~8分引产成功率仅为64.7%(22/34),失败率为35.3%(12/34);<5分者失败率为100%(6/6)。

    3. 两组分娩方式

    引产组:自然分娩58例、产钳助产8例、剖宫产14例;对照组:自然分娩58例、产钳助产10例、剖宫产12例。两组分娩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
, 百拇医药
    4. 两组胎儿宫内窘迫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均为18例,其中自然分娩、产钳助产及剖宫产均为6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

    5. 两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

    引产组平均出血量(108.4毫升)多于对照组(157.8毫升),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为2.5% (2/8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为5%(4/80)也无差异,表明缩宫素点滴引产并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6.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

    引产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413克(2600~4300克),对照组平均体重为3334克(2600~4250克),两组新生儿体重差异无显著性,不影响两者难产率的比较。
, 百拇医药
    三、讨论

    1. 宫颈成熟的重要性

    宫颈成熟度可直接影响缩宫素点滴的成败。高危妊娠,如宫颈不成熟,引产失败后的剖宫产率可达50%。按Bishop评分标准,最高分可达10~13分,Freidman等证实宫颈评分>8分者,在80例引产组中宫颈评分>8分的40例均引产成功, 5~8分的34例中失败率为35.3%,<5分的6例均失败。虽然剖宫产指征中有胎儿、脐带、胎盘等因素,不能将剖宫产全归于宫颈不成熟所致,但是从侧面亦反映出宫颈不成熟可使引产失败后的剖宫产率升高。在对照组中其宫颈成熟度均>8分,而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无显著性。因两组在剖宫产指征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故在宫颈成熟度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上两组无法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缩宫素点滴[4]引产成功宫颈成熟是前提。但分娩是个复杂的过程,同时受产力、产道、胎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缩宫素的作用及选择
, http://www.100md.com
    缩宫素是P肽激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除了受缩宫素浓度的影响外,还取决于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与子宫缩宫素受体量有关。在产程早期,子宫肌和蜕膜上的受体增多,缩宫素与子宫肌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子宫收缩,与蜕膜上的受体结合作用于宫颈,使之成熟,并作用于宫体而加强宫缩。可见缩宫素有促宫颈成熟及促子宫收缩作用。在孕末期,其优势尤为明显。正因为其引产效果肯定,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对母婴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排除头盆不称后进行。目前巨大儿增多,充分估计胎儿大小尤为重要。只要选择合适病例,在适宜的时机进行缩宫素引产还是可以提高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的。

    3. 缩宫素引产的发展

    随着检测手段的增多,使缩宫素引产变得方便、安全及规范化。它主要具有3个特性:可调性、可监测性及可控制性。可调性是指通过输液泵给药,可以准确、及时调整缩宫素的浓度,脉冲式静脉滴注更符合子宫收缩的生理状态,达到理想的引产效果,改变了以往人工调整滴速,达到有效浓度迟缓、不准确的状况。可监测性是指在引产过程中输液泵反映药物滴速及用量,胎心监护仪可描记出宫缩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强度,胎心的变化,监测引产的效果和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可控性是指静脉给药便于控制,一旦宫缩过强或强直宫缩、胎儿宫内窘迫等发生,可立即停止、减慢滴速或给药调整治疗。缩宫素点滴引产的效果是肯定的,尤其结合新的检测手段应用,使缩宫素点滴变得更方便、安全[5]。由于此方法不增加难产率,对母婴的影响与自然临产者无差异,故可广泛应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高劲松,刘海元.晚期妊娠引产与催产的指征、禁忌及规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57.

    [2] 王德智.催产素引产与催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63-264.

    [3 王德智,石一复.全国妇产科急重症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2):60-62.

    [4] 吴金芳.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剂量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0):630.

    [5] 赵育荣,王岩.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6):367., http://www.100md.com(庞湘侠 时军辉 王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