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86291
针刺颈三针配合药饼灸治疗颈椎病60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云南中医药杂志》 2008年第3期
     关键词:颈椎病;颈三针;二白药饼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34-02

    笔者采用针刺颈三针和二白药饼灸的方法,治疗颈椎病6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门诊收治病人,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9岁,以40~60岁多见,平均(39.8±0.4)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9年.平均(25.5±2.6)月;其中颈型6例,表现为颈痛,活动受限;神经根型14例,表现为颈肩酸痛,手指麻木;椎动脉型8例,表现为颈性眩晕、头晕、头痛;脊髓型3例,表现为下肢麻木;交感神经型17例。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痛等一系列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混合型12例,表现为以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症状同时出现。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方 白术500g,白芍500g,甘草100g研粉,装瓶备用。

    2.2 选穴 以颈三针(崇骨、大椎、陶道)为主穴,根据患者不同症状综合分析并加以随症配穴。头痛、头晕、耳鸣者,配太阳、风池、四神聪;肩关节疼痛者,配肩髃、曲池、合谷;背部沉重疼痛者,配肩井、天宗、外关;手指麻木者,配合谷、外关、后溪透劳宫;胸闷、呕吐者,配内关、膻中。

    2.3 方法崇骨、大椎、陶道三穴,捻转进针1寸,得气后平补平泻,余穴常规针刺。起针后,取适量上述中药粉末醋调成厚约0.3cm、湿饼状,用针将药饼片穿刺数孔,上置艾柱放置于阿是穴(即压痛点)处,点燃施灸。如灼热剧烈时,可将药饼提起,稍停后再灸,直至皮肤潮红湿润为止。每穴可灸3~5壮,1次选3~5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 百拇医药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恢复)50例,显效(临床症状好转,可自理、工作,但功能尚不尽人意者)8例,好转(临床疼痛和功能都有所好转,但不能自理、工作)2例,总有效率为100%。

    4 典型病例

    王某,女,56岁,于2007年4月6日初诊。颈部不适伴双上肢麻痛及头晕5年,加重4个月。5年前由于低头作业出现颈部疼痛,偶有上肢疼痛、麻木。头晕。近4个月来症状加重,口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遂求治于本科。查体见痛苦面容。颈项压痛(+),旋颈试验(+),血压125/90mmHg;颈椎x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3~6椎体前缘见唇样增生,C5前缘下侧见骨赘形成,剩余椎体后缘增生,硬化,钩突关节变尖,部分前侧韧带钙化。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针刺颈三针、肩井、肩隅、风池、曲池、外关、阿是穴。手法采用平补平泻,留针30min,起针后采用上述的二白药饼,灸阿是以及大椎穴等穴位,每穴灸3~5壮,1次选3~5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次即症减轻,5次症状明显减轻,1个疗程后痊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 百拇医药
    5 讨论

    “颈三针”(崇骨、大椎、陶道)依次位于C6、C7、T1棘突下凹陷中,在病变局部取穴,易使针感直趋病所,能直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的受压状况,消除局部组织炎症及水肿。大椎穴为督脉、手足三阳经之会穴,针刺大椎可以振奋人体阳气,增强机体抗御风寒湿邪的能力。崇骨和陶道分列其上下,三穴均位于督脉之上可发挥协同作用。三穴合用,可以补益精髓,疏通清窍,辅以随症配穴,能加强通经活络,化瘀止痛的作用。

    “二白药饼”中选用白术、白芍,称之为“二白”。肾主骨生髓,肾在五行属水。而按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培土抑水,白术补脾益气以抑制肾水的流失,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治疗骨质的增生;白芍酸甘缓急止痛,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因骨质增生对周围软组织压迫而产生的疼痛症状。近代国内外研究表明:白芍主要活性成分是白芍总苷(TGP),TGP药理作用广泛而明显,毒性低,安全性好,具有抗炎、解痉、止痛、免疫双向调节的作用。“二白药饼灸”此种方法利用温热,使药物离子通过皮肤更多地进入机体,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消除增生部位周围的炎症、水肿,改善微循环,从而疼痛症状减轻、消失,颈椎活动恢复自如。

    针刺“颈三针”可补益精髓,疏通清窍,“二白”药饼灸能有效改善颈椎增生部位的水肿。达到改善微循环,减轻患者的疼痛,针刺“颈三针”合“二白”药饼灸能振奋阳气,蠲痹祛邪,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方法。, 百拇医药(邓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