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9年第6期
编号:11793323
傣医治疗肠道传染病常用药材的性状鉴别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日 《云南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6期
     关键词:常用傣药;性状鉴别;肠道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26-02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南地区,大部分居住在地处热带、亚热带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该地区具有气温高,雨量足,湿度大等特殊的气候特点。傣族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生病是由于内在的“四塔”功能失调,加之感受外在的各种原因使得“四塔”功能失调而发病。疾病发生与气候异常有关系,傣医把一年特殊的气候分为三个季节,称为“腊鲁档三”,即腊鲁脑(冷季),为公历的11~2月;腊鲁黄(热季),为公历的3~6月;腊鲁芬(雨季),为公历的7~10月。在冷、热季节的交季时期、雨季时期,肠道传染病如肠炎、腹泻、痢疾等病的发病率较高。为了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傣族民间常用具有清热消炎、收敛止涩、止血的植物药进行治疗。现介绍几种傣医治疗肠道传染病常用傣药的性状鉴别。

    1 三丫苦

    傣语称“楠晚”,来源于芸香科植物三丫苦[Evodia llepta(Spreng)Merr,]。功用消食化积,收敛止泻,治疗急慢性腹泻、腹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以茎枝及根入药。茎枝呈圆柱形,直径0.5cm~1.5cm,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有细纵皱纹;嫩枝呈方柱形,表面灰绿色或绿褐色。质硬而脆,易折断。三出复叶对生,叶柄长4cm~6.5c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