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938164
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防治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第5期
     关键词:2型糖尿病;单味中药;单味中药提取物;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5-0073-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常见的慢性病,目前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及并发症非常普遍,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眼及肾脏病者约占2/3。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在防治糖尿病方面以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现将其近5年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降血糖

    糖原是体内葡萄糖的重要储存形式,糖原合成减少或者分解增加可以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导致DM发生。柳氏等研究发现,血竭乳剂能增加DM小鼠肝、肌糖元含量,降低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B)表达水平,由此推测,血竭乳剂能够通过调节GSK-3B表达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Norberg等嘲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均发现,绞股蓝皂苷可以刺激胰岛素细胞释放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淀粉酶抑制剂可抑制消化道,尤其是十二指肠的淀粉酶活性,因而减少或延缓消化道淀粉水解为单糖,使单糖的吸收减少而降低血糖,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以及过食碳水化合物引起的脂肪增加有对抗作用。魏氏等研究发现,绞股蓝多糖在体外对a-淀粉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其抑制率相当于同等浓度阿卡波糖抑制作用的50%左右。Megally等的体外实验表明,绞股蓝可以有效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与阿卡波糖(IC50:53.9μg/mL)相比,其50%有效抑制浓度(IC50:42.8μg/mL)更低。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胰岛素抵抗(IR)即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减低,是指胰岛素在糖摄取和利用方面以及其他方面作用受损,单位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预期水平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刘氏等研究结果表明,黄连素具有明显的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及减轻胰岛素抵抗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杨氏经实验研究发现,黄芪通过调控脂肪细胞凋亡,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布,从而改善氓。邹氏等实验研究结果提示,葛根具有改善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脂肪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从细胞水平阐明了葛根具有改善IR的作用机制。红芪多糖可多途径、多环节减轻糖尿病模型大鼠的IR。

    3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3.1 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随着病情进展常合并微小血管病变和动脉血管壁的硬化,从而导致各种心、脑、肾血管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内皮素(ET)是迄今发现最强的内源性缩血管活性多肽,内皮细胞是合成分泌ET的主要细胞。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时高血糖及糖脂代谢紊乱可以损伤内皮细胞,ET合成和分泌增多,导致血管张力增加,结构重建,斑块形成,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此外,微循环障碍及血栓形成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发展中亦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早期,过量的NO可能通过细胞毒与细胞抑制作用导致微血管的损伤。DM患者和DM动物模型中均存在NO合成减少和ET增多。曾氏等研究发现,在较短时间内糖浓度升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增高,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早期进展起一定的作用。Aktan掣研究发现,绞股蓝皂苷可以通过直接抑制iNOS活性及下调核因子-KB介导的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来减少鼠类巨噬细胞NO的合成。田氏等观察了绞股蓝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浆和主动脉内皮素的影响,结果提示绞股蓝总皂苷能降低血浆和主动脉ET,减少ET的合成和释放,保护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给新西兰健康兔喂食高脂饲料并同时泡服绞股蓝微粉,连续60d,结果绞股蓝微粉泡服可显著降低机体血脂、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能力也明显增加,微循环明显改善,血流加速。闵氏等研究发现,丹皮酚可以降低DM大鼠血中的ET、血栓索B2(TXB2)含量,升高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CFla)的含量但对血糖NO无明显的作用。
, 百拇医药
    3.2 防治糖尿病肾病(DN)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属于中医“消渴”、“水肿”的范畴,早期病变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之出现蛋白尿,最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发展到尿毒症期则会危及生命。近年来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大黄主要通过加速尿素氮的排泄而不是降低尿素氮的产生从而能显著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三七总苷有明显降低血粘度、血脂,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促进血液流动和抗血栓作用,可显著改善机体微循环。曾氏等研究发现,川芎嗪可降低血脂、血纤维蛋白原和血内皮素水平,降低血粘度,减轻肾内高灌注,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善糖尿病血瘀证,保护肾功能。聂氏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20例,使尿蛋白、尿潜血下降,以减轻肾脏损害,改善肾脏功能,有效率为90%。黄芩对DN功能和结构的改善,其机制是多方面的,但减轻自由基代谢紊乱,抑制脂加氧酶,从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及抑制醛糖还原酶是其主要作用机制。野黄芩苷元(是从中药灯盏花素中提取的有效成分7-甲氧黄芪素)可能通过降低肾组织局部内皮素(ET)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含量起到对DN的保护作用。雷公藤多苷能抑制TGF-β的合成,降低血、尿TGF-β水平,阻断或拮抗TGF-β。灵芝治疗早期DN的疗效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张氏等研究发现,绞股蓝总皂苷可以抑制肾纤维化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从而遏制肾纤维化的进展。朗氏等研究提示,绞股蓝总皂苷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氧化应激,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
, http://www.100md.com
    3.3 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氏等实验发现,2型糖尿病大鼠脑神经质生长因子mRNA表达下降,服用绞股蓝总皂苷的2型糖尿病大鼠脑神经质生长因子mRNA表达上调,提示绞股蓝总皂苷能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脑神经质生长因子的表达,为绞股蓝在防治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防治2型糖尿病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呈现多角度、多层次、纵深研究的良好开端,且对其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及从分子水平进行的探讨为我们更好地认识中药抗糖尿病作用的相关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DM模型制作。首先,目前常用实验动物模型大多采用鼠类,但人与动物种属间存在差异,迄今为止还没有与人DM完全相似的模型;其次,中医药治疗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但目前的DM模型并不能较好地体现中医辨证的实质。(2)对于中药治疗DM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仍很欠缺,今后,应加强中药有效成分的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的相关研究,以期早日明确其体内直接作用的物质,为新药开发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和现实依据。(3)临床试验样本例数较少,缺乏大样本,大规模的临床实验。, 百拇医药(李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