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094792
浅析先秦道家中和思想及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5期
     摘 要:最代表中华民族智慧的学说,就是以“中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先秦诸子的论述中多有涉及,尤以儒、道两家为多。先秦道家着眼于“天人关系”,寻求着人体自身、人与人,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黄帝内经》吸收其中和思想的精华,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

    关键词:道家;中和;《黄帝内经》;先秦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91-02

    和谐观念、中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几乎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的全程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灵魂和个性特征。中医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生、发展依托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深厚背景。不可否认,中和思想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思维方式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 中和思想的内涵

    要理解“中和”一词的涵义,首先要从“中”、“和”二字的涵义分别着眼。《说文解字》中对“中”字的解释是:“内也”、“正也”,而《中庸章句》中进一步解释道:“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由此可见,“中”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礼记•中庸》)的“不偏不倚”状态,即“内”,这是本体意义上的“中道”;二是“于已发而时中”(《礼记•中庸》)的“无过无不及”状态,即“正”,这是方法论意义上的“适中”、“时中”[1]。而“和”字在古代主要有三种写法,即“和”、“盉”、“龢”。《说文解字》对此三字的的解释分别是“相应也”、“调味也”、“调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五篇上•皿部•盉》里把这三个通用的字加以区别:“调声曰龢,调味曰盉。今则和行而龢盉皆废矣[2]。”从此可以看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