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163263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74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8期
     关键词:抑郁症;知柏地黄汤;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31-01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笔者在近4年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7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06年9月~2010年2月在本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14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和成瘾物质及全身严重疾病所致抑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男23例,女51例;平均年龄(39.52±22.3)岁;平均病程(36±13.2)月。对照组男22例,女52例;平均年龄(40.12±22.0)岁;平均病程(37±12.9)月。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中,有高血压、高血脂及颈动脉硬化斑块者均避免用含有利血平的中枢性降血压药及他汀类降脂药。对照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每次1片,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知柏地黄汤。处方:知母20 g,黄柏15 g,茯苓20 g,生地20 g,泽泻15 g,丹皮15 g,山药30 g,枣皮15 g。加减: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远志、龙骨、牡蛎、磁石;情绪不宁者加丹皮、栀子、钩藤、石决明;面色无华,纳差者加党参、白术、黄芪、当归;汗多者加浮小麦、黄芪、白术、防风。2日1剂水煎,连服8周。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减分率≥75%为临床痊愈;≥50%减分率<75%为显效;≥25%减分率<50%为有效;<25%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74例,临床痊愈21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74例,分别为18例,24例、12例、20例,总有效率为72.9%。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 百拇医药
    3.3 副作用 2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4 讨论

    抑郁症属中医“郁证”的范畴,早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属于郁病的脏躁及梅核气2种病证,并观察到这2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元代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生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历代医家多把气郁认为是本病的根本原因,郭荣娟[1]研究认为:抑郁症病机复杂,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血亏虚多见,可涉及阴虚,标实以气滞、火热、痰浊、瘀血常见,分析原因可能是患者在达到临床诊断为抑郁症之前就往往有长时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已经导致了肝气郁结,阴血暗耗,且抑郁症常呈现由气滞到化热再到伤阴的病理过程,进而影响了水液和血的运行而形成痰浊与瘀血,痰浊与瘀血又可成为新的病因进一步加重气滞,如此恶性循环,终致病机复杂,病程日久。至于治疗方面,历代医家均强调用药不宜峻猛。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指出,治疗郁证“不重在攻补,而在乎用苦泄热而不损胃,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润濡燥涩而不滋腻气机,用宜通而不揠苗助长”。而知柏地黄汤中,熟地、山茱萸、山药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达壮水制火之效,泽泻配熟地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滞腻之弊,知母、黄柏以增强滋阴降火,全方直中该病阴血暗耗,虚火上炎的基本病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性作用,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常用药,经74例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具有起效快,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荣娟.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相关分析[J].中医杂志,2008,49(9):828~829.

    (收稿日期:2011-04-21), http://www.100md.com(史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