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183517
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方路,段呈玉,杨玉琪,李钦,贺铮铮
第1页

    参见附件。

     关键词:艾滋病;病因病机;探讨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0-0001-03

    二十几年来,中医界对艾滋病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利用传统中医中药对艾滋病进行临床治疗和科研,并取得一定成绩。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及研究成果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及分析,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艾滋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艾滋病的临床诊断及分型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出现艾滋病症状需经过漫长的潜伏期,平均时间为7~8 a,患者的临床表现从没有或仅有少量症状逐步发展到多系统和多器官的综合病症。《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93—2008)按时间顺序对HIV感染各阶段进行临床分期,并根据各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不同设定了临床各期的标准。

    1.1 临床表现

    1.1.1 急性HIV感染综合征 在初次感染HIV时出现发热、咽痛、皮疹、肌肉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头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1.1.2 持续性全身淋巴腺病 不明原因的腹股沟以外两处或两处以上的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1 cm,持续3个月以上。

    1.1.3 HIV感染中后期临床表现[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 (1)A组临床表现:a)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不超过原体重10%;b)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近6个月内≥2次;c)带状疱疹;d)口角炎、唇炎;e)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近6个月内≥2次;f)结节性痒疹;g)脂溢性皮炎;h)甲癣。(2)B组临床表现:a)不明原因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10%;b)不明原因的腹泻,持续超过1个月;c)不明原因的发热,间歇性或持续性超过1个月;d)持续性口腔念珠菌感染;e)口腔黏膜毛状白斑;f)肺结核病(现症的);g)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肺炎、体腔或内脏脓肿、脓性肌炎、骨和关节感染、脑膜炎、菌血症);h)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i)不明原因的贫血(血红蛋白<80g/L=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0.5×109/L=或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50×109/L),时间持续超过1个月。(3)C组临床表现: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包括:a)HIV消耗综合征;b)肺孢子菌肺炎;c)食管念珠菌感染;d)播散性真菌病(球孢子菌病或组织胞浆菌病);e)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近6个月内≥2次;f)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生殖器或肛门直肠)超过1个月;g)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h)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除肝、脾、淋巴结以外);i)肺外结核病;j)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k)反复发生的非伤寒沙门菌败血症;l)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持续>1个月);m)慢性等孢子虫病;n)非典型性播散性利什曼病;o)卡波西肉瘤;p)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q)浸润性宫颈癌;r)弓形虫脑病;s)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t)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u)HIV脑病;v)有症状的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

    1.2 临床分期 见表1。

    1.2.1 I期(原发感染期) 此期为HIV初次感染人体时引发机体产生的一系列反应,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高病毒血症引起的急性HIV感染综合征,持续l周~3周后自愈,部分感染者可以无临床症状。此期血液中尚无抗HIV抗体,但可检测到很高的HIV病毒载量。第二阶段为机体对HIV感染的反应由急性期转入慢性期的演变过程,持续时间约为6个月~12个月,此时患者出现血清阳转,病毒载量从峰值下降至一相对稳定的水平,临床上可无症状或仅有全身性持续性淋巴腺病。

    1.2.1.1 I—A期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a)急性HIV感染综合征和不同时间进行的2次HIV核酸试验均为阳性,兼有HIV抗体阴性或不确定;b)近1个月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不同时间的2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兼有HIV抗体阴性或不确定。

    1.2.1.2 I—B期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a)最近6个月~12个月出现血清阳转,和CD4≥500/mm3;b)HIV感染和流行病学资料证实6个月~12个月内的HIV暴露史,和CD4≥500/mm3;c)HIV感染和无临床症状或伴有持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

    1.2.2 Ⅱ期(HIV感染中期) 此期为机体免疫系统与HIV处于相持的阶段,平均时间为6~7.5 a,特点是患者的免疫功能逐步降低但尚未严重缺损,患者伴有部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在早期较少,后期较多,但无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1.2.2.1 Ⅱ一A期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a)HIV感染和A组临床表现之一项;b)HIV感染和CD4细胞≥350/mm3。

    1.2.2.2 Ⅱ一B期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a)HIV感染和B组临床表现之一项;b)HIV感染和CD4细胞200~349/mm3。

    1.2.3 Ⅲ期(HIV感染晚期。艾滋病期) 此期为感染HIV后疾病进展的最终阶段,患者因免疫系统严重缺损,出现各种艾滋病的指征性疾病,在本标准归纳为C组临床表现,包括严重HIV消耗综合征,严重的机会性感染,HIV相关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病症。

    2 中医病证范畴

    艾滋病是近20年发现的一种慢性病毒(HIV)感染的恶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病死率高,病情复杂而深重。

    从中医角度分析其病证范畴,根据其强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以及发病和临床表现的相似性,当属“疫病”、“虚劳”范围。在原发感染期(I期),以急性HIV感染综合征和持续性全身淋巴腺病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痰核瘰疬、咽痛、皮疹、腹泻、口干溲黄、舌红、苔厚腻等或无临床症状,呈现一派温毒或湿热秽浊之邪致病特点,与中医的瘟疫相似。

    随着病情的发生发展,进入HIV感染中期(Ⅱ期),机体免疫系统与HIV病毒处于相持的阶段,平均时间为6~7.5 a,患者的免疫功能逐步降低但尚未严重缺损,伴有部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呈现由里及表的特点,患者出现全身疲乏、进行性消瘦、自汗盗汗、频繁感冒、舌淡嫩、脉虚软或沉弱等,当属伏气温病。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进入 HIV感染晚期,艾滋病期(Ⅲ期),此期为感染HIV后疾病进展的最终阶段,患者因免疫系统严重缺损,出现各种艾滋病的指征性疾病,包括严重的HIV消耗综合征,严重的机会性感染,HIV相关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病症,命元精气虚衰,各种病邪纷至沓来,而呈现正虚邪恋、痰瘀结聚、阴阳虚实、寒热错杂,病情异常复杂,是一种正邪相恋、虚实错杂的复杂病变,常见的继发病证,如咳喘、肺痨、口糜或鹅口疮、泄泻、胁痛、癥积、血证、痰核瘰疬、赘瘤、鹅掌风、蛇串疮、斑丘疹、头痛、头晕、痴呆、肢体麻木、震颤、痉厥以及耳鼻喉眼部病变等临床表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2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