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183535
中药治疗HIV/AIDS、HCV合并感染丙型肝炎43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王莉,赵竞,段呈玉,李艳萍,方路,马克坚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43例患者服用扶正抗毒胶囊/康爱保生胶囊每次6粒,每天4次;1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卡洛夫斯基积分、肝功能、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43例患者(26例AIDS、17例HIV感染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卡洛夫斯基积分、免疫学指标、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症状、体征有效26例,占60.5%,稳定8例,占18.6%,无效9例,占20.9%,总有效34例,总有效率为79.1%。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改善或稳定。结论:中药可增强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其症状、体征,对肝功能恢复有益。

    关键词:艾滋病;丙型肝炎;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0-0040-02

    艾滋病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已在全世界迅速蔓延,逐步成为威胁人类生命主要疾病之一;而肝炎是当今流行较为广泛的病毒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常见高发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为epatitis C virus,HC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HIV感染者中存在HIV、HCV双重感染(复合感染)现象,给治疗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笔者对43例HIV/AIDS合并HCV患者运用中医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患者均来源于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门诊病例,疗程12个月。均已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HIV确证试验(Western Blot法)和抗一HCV检测阳性(ELISA法检测)。43例HIV/AIDS、HCV合并感染患者中男32例,占74.4%,女11例,占25.6%;年龄24~48岁,平均年龄(33.81±7.94)岁;经血传播36例,其中输血1例,静脉注射吸毒35例,经性途径传播5例,传播途径不详2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艾滋病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制定的《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1.2.2 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1.4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症状、体征、CD4+T淋巴细胞计数、肝功能。

    1.5 观察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编制号码,建立患者个人专门档案,按规定时间对患者进行检查检验,指定医生记录服药、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2 治疗方法

    给予中药固定制剂扶正抗毒胶囊(由人参、白术、黄芪、黄精、女贞子、甘草等组成)或康爱保生胶囊(由紫花地丁、黄芩、紫草、旱莲草、桑白皮、人参、甘草等组成)口服,每次6粒,每天4次。12个月为1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2005年发布的《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诊疗指南》和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对临床治疗病例,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价。

    3.1.1 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标准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总积分下降≥1/3;稳定: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总积分下降<1/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总积分有所增加者。

    3.1.2 免疫指标疗效标准 有效:CD4逐渐上升,治疗后CD4升高≥30%或50/mm3;稳定:CD4无变化或逐渐上升,治疗后CD4升高或下降<30%或50/mm3;无效:CD4下降≥30%或50/mm3。

    3.1.3 卡洛夫斯基积分判定标准 有效:卡洛夫斯基积分增高≥10分;稳定:卡洛夫斯基积分增高或减少<10分;无效:卡洛夫斯基积分减少≥10分。

    3.1.4 肝功能恢复情况 (1)显效:ALT正常者,用药期间ALT持续正常者;ALT异常者,用药后恢复正常;(2)有效:用药后6个月后ALT恢复正常,12个月后又复升者;(3)无效:用药期间ALT未正常或反复异常者。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疗效 本组43例,有效26例,占60.5%;稳定8例,占18.6%;无效9例,占20.9%,总有效34例,总有效率为79.1%。

    3.2.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见表1。

    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中药能改善HIV/AIDS、HCV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

    3.2.3 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分析 见表2。

    与治疗前比较,*P<0.05,* * P<0.01

    治疗后有19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升高趋势,14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稳定,10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超过50 n/mm3

    3.2.4 卡洛夫斯基积分变化分析 见表3~表4。卡洛夫斯基积分有效为24例,占55.8%;稳定13例,占30.2%,无效6例,占14%,总有效37例,总有效率86%。治疗前后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中药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3.2.5 肝功能变化 见表5~表7。

    43例患者,治疗前ALT小于40 U/L者20例,余23例为43~179U/L,高于120 U/L 4例,分别为124、127、133、179U/L;AST 小于40 U/L者21例,余22例为42-205U/L,高于120 U/L 6例,分别为134、137、148、176、181、205U/L。治疗后肝功(ALT)有效16例,占37.2%,稳定8例,占18.6%,无效19例,占44.2%,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55.8%。提示中药能改善或恢复肝功能。

    4 结论

    HCV与HI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都以经血液传播为主。国内外研究表明,HIV、HCV合并感染在吸毒和经血液传播的HIV感染者中所占比例较大。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由于国家或社区、社会背景、意识形态及感染模式的不同,均可导致HIV、HBV和HCV混合感染率的差异[2]。HIV/HCV合并感染的现象非常普遍,在美国的80万名HIV感染者中占30%,在西欧的HIV感染者中占33%[3];特别是在静脉注射吸毒的HIV感染者中占70%~90%[4]。近年研究发现,HCV为嗜肝病毒,主要寄生于肝细胞胞浆中,可直接破坏肝细胞,但也具有亲淋巴细胞的特性。而HIV主要侵犯免疫系统的CD4+淋巴细胞,并最终导致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性衰竭。对HIV/HCV合并感染的研究表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0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