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183388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李光明 金杨 王燕 杨云松 段萍
第1页

    参见附件。

     4 中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标准研究

    关于艾滋病的疗效评价,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1省艾滋病干预救治项目将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症状体征作为中药疗效判定标准。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救治和研究的深入,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也有了一定成果。如危剑安等[24]在《11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培训资料》提出了症状体征、免疫学指标(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三个方面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并提出在疗效评价方面一定要体现中医特色;徐立然[25]提出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机会性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评价;开展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谢世平等[23]提出运用结局性指标、替代指标等来评估临床疗效,开展中药干预后的指标检测时点以及中药对免疫功能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的研究来对中药疗效评价。

    5 结语

    艾滋病的防治是全球的热点、重点,也是难点,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尽管世界各国的医药专家为防治艾滋病进行了大量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国内普遍重视,通过努力,已经在多方面证实中医药治疗AIDS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少,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机会感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着特有的优势。但目前尚未找到可彻底根治艾滋病的有效方法。目前防治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26],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和人群疫情已进入高流行状态,许多感染者和病人尚未发现;艾滋病传播方式更加隐蔽,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性性行为传播上升明显;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和流动人群防控工作难度加大;一些地方对防治艾滋病存在认识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艾滋病是一种新型致死型传染病,可累及多脏腑、多系统,变化无常、病情复杂而深重、病程缠绵难愈。该病有其独特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及预后转归。其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我们既要更加致力于中医证候、临床辨证、诊断标准、疗效标准等的基础性研究,又应抓紧做好药物筛选、疫情防控方面等的迫切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太生.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3(5):13~16.

    [2]黄慧谦,彭巧丽,吕宁,等.艾滋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6):840~843.

    [3]危剑安,周伟.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培训资料[C].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2004:8.

    [4]孙利民,危剑安,黄霞珍,等.从中医理论谈艾滋病的发病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2):100~101.

    [5]吴雯.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使HIV/AIDS流行更为严重[J].医学与社会,2010,(5):12.

    [6]王艳春,胡丹华,张洪新.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08,40(8):91~93.

    [7]吴锦屏,简云江.云南省2003~2007年艾滋病文献计量学分析[J].云南医药,2008,29(6):589~592.

    [8]罗士德,鞫鹏.“中式鸡尾酒疗法”防治艾滋病[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3~7.

    [9]刘振杰,胡伟飚.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4):228~231.

    [10]吕维柏.艾滋病的中药治疗进展[J].中医杂志,2007,38(6):368~371.

    [11]潘永全,杨俊卿,韩志刚.中药复方SH-抗毒合剂对家兔血液成份的作用研究[J].四川动物,2006,25(3):629~631.

    [12]高柱.中国科学家登上世界讲坛首次报告中药抗艾滋病最新成果[J].适用技术市场,2000,(9):7.

    [13]朱善岚,陈应振,陈子榕,等.中药治疗艾滋病概述[J].海峡药学,2001,13(2):104.

    [14]彭勃,刘学伟,郭会军.CD4+T淋巴细胞在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早期接受扶正排毒片治疗后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3):6712.

    [15]谢世平,郭会军,许前磊,等.爱康胶囊对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9):15.

    [16]张奉学,邓文娣.中药艾可清体外抑制猴免疫缺陷病毒活性的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2);127.

    [17]汪习成,吴昊,李太生,等.HIV/AIDS患者CD28在外周血CD4+、CD8+T细胞上的表达变化[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23(9):700~702.

    [18]Levin J S,Class T A,Kushi L H,et al.Quantitative methods in research on complementary medicine:A methodogical manifesto[J].MedCare,1997,35(11):079.

    [19]Spijkerman IJB,Prins M,Goudsmit J,et al.Early and late HIV-1 RNA level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ther markers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in long term AIDS-free homosexual me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6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