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181036
偏头痛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第1期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8.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1-0080-01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是头痛中最常见类型之一,多见于女性,以头部的一侧或两侧疼痛,伴恶心、呕吐为其主要临床特征,2009年~2010年本科共收治均为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100例,运用本科按照中医理论实施护理,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神经内科学》无先兆性偏头痛诊断标准[1]。

    2 辨证分型

    风寒外袭型:头痛、痛连项背、感受风寒则痛剧、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风热上扰型: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劈、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风湿外感型:头痛如裹、体重肢倦、胸脘痞满、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泄溏、舌淡苔白腻、脉濡;肝阳上亢型:头痛、或见一侧头痛、头眩、面红目赤、口苦、心烦易怒、夜寐不宁、或兼胁痛、舌淡或略青、苔薄黄、脉弦紧;肾精不足型:头痛而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四肢无力、遗精带下、神疲倦怠、舌红少苔、脉细弱;气血两虚型:头痛而晕、遇劳尤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白、心悸少语、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痰浊中阻型:头痛而重、昏蒙如裹、胸脘不适、呕恶痰涎、或伴头晕懒言、舌淡胖、苔白滑或白腻、脉滑或弦滑;阳虚寒凝型:头痛反复发作、疼痛剧烈、遇寒加重、遇热减轻、头部恶风喜暖、四肢清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迟;瘀血阻络型:痛有定处、头痛如刺、经久不愈、多有头部外伤病史、舌质黯红或舌上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涩或弦。
, 百拇医药
    3 中医护理

    3.1 情志护理 临床所见肝阳上亢、肝气郁结、情志不畅是引起发病原因之一,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不稳或精神紧张,所以做好情志护理尤为重要。首先向患者说明因本病的发生,多由郁怒、忧愁等因素诱发所致,所以护理人员应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主动关心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指导患者正确对待客观事物;同时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避免暗示作用诱发,使病人心情开朗、精神愉快、积极配合治疗。

    3.2 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有利于病情恢复,故应协助病人做好饮食调理。偏头痛的饮食原则:实证头痛:饮食宜清淡,除米、面主食外,可多食青菜、水果类食物。虚证头痛:可多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母鸡、瘦肉、猪肝、蛋类以及桂圆汤、莲子汤等。有热者,更宜吃新鲜蔬菜、水果、绿豆汤、赤豆汤;禁忌烟、酒和公鸡、螃蟹、虾等发物。

    3.3 病情观察及护理 观察病情的主要手段就是望、闻、问、切四诊,再结合体征变化,才能主动地辨证施护。
, 百拇医药
    3.3.1 望诊 “望面色”:如虚证者,面色为白少华;热证者,面色多为面红目赤。“望形态”:患者多有头痛、倦怠乏力、精神萎靡,故应补充营养、保温避风寒。“望舌象”:脾虚夹热型者,舌质淡、苔白或白腻;如果舌质偏红、苔黄属热象,在护理中,应嘱患者多喝水,并做好口腔护理。

    3.3.2 闻诊 “闻语音”:患者语言少且语音低,祖国医学认为是虚,须多静卧休息。

    3.3.3 问诊 “问病史”:了解每次发病的诱因,便于护理中排除不良因素,以利于患者恢复。“问疼痛”: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病人若出现头痛剧烈,昏倒,呕吐,血压升高,脉数且弦时,则要警惕颅内压升高情况的发生。

    3.3.4 切诊 “切脉”:患者的脉由快转慢、平稳,表示病情稳定;而由慢转快、出现弦脉时,应注意血压及全身情况变化。“扪头部”:头痛喜温怕冷多为寒痛;喜按者多为虚痛;痛处不移者多为瘀血所致。
, 百拇医药
    3.4 给药护理 常用汤剂或散剂,根据证型的不同,服药温度也有所不同,以避免过冷过热,刺激胃黏膜。治疗寒证,用热性药,宜热服;治疗热证,用寒性药,宜凉服或冷服。中药可早晚服或多次分服,服药前后配合暗示疗法,以提高疗效。服药期间禁饮酒、咖啡,禁食醋、咸菜、萝卜、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中药效果,有利治疗。注意避免服药一些可诱发偏头痛的西药,如硝酸甘油、利血平、雌激素等。

    3.5 注意气候的影响 风、寒、燥、湿热、暴风骤雨、雷鸣电闪等气候变化均可诱发偏头痛的发作。湿热气候容易使人烦躁、食欲减退、睡眠不足,从而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并发气机阻滞、经络不畅,而引起偏头痛。所以在天气变化时要告诉患者注意慎起居、避风寒。

    4 体会

    偏头痛患者的中医护理,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给予情志、饮食、用药、自我防护等方面进行护理,才能取得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临床疗效,促使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大年.现代神经内科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2010-07-18), 百拇医药(张杰 邹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