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75633
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10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漆冬梅
第1页

    参见附件(1079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儿100例,进行1年以上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敷贴前后患儿哮喘发病情况。结果: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哮喘患者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在敷贴1年后均有明显的减少,总有效率为86.00%。结论:穴位敷贴疗法可以减少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减轻其发作程度。

    关键词:穴位敷贴;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2-0042-0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持续炎症反应,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的多因性疾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多见于l岁~6岁小儿,频繁发作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本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重点在于预防发作和减少复发,增强机体的抵抗力[1]。西医主要采取抗生素及激素等进行抗炎、止咳治疗,有效控制急性哮喘发作症状。本科自2009年以来,采用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10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2009年在广东省河源市中医医院进行穴位敷贴满1年及以上的哮喘患儿。其中男47例,女53例;6岁~12岁60例,3岁~6岁40例;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12岁;病程5个月~9 a;冬春季节好发者70例,夏季好发者20例,无明显季节性发病10例;有明显诱因者86例(寒冷感冒诱发的78例,其他因素诱发8例),无明显诱因者14例。以上病例均有典型支气管哮喘病史,发病时表现为咳嗽、气喘、咳痰、胸闷、喉间痰呜等。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4]制定。

    1.3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哮喘中、西诊断标准;②符合西医儿童哮喘缓解期诊断标准;③年龄>3岁,且进行三伏穴位敷贴满1年及以上者;④患儿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1.4排除标准①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的患儿都不宜敷贴;②合并心血管、肝肾、脑、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神经、精神系疾病及先天性疾病者;③对药物过敏者、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2治疗方法

    将炒白芥子、甘遂、细辛按2∶1∶2比例研成细末备用;用时取鲜生姜汁将药粉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 cm的药饼,置于直径约5 cm的胶布上。常规消毒后,将药饼敷贴于大椎、左右肺腧穴、膏肓穴上,每次3 h~4 h,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各1次。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①发作次数:敷贴前、后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的变化;②发作程度:根据哮喘发作时是否对症用药治疗、用药时间,是否需要门诊或住院治疗进行综合判断。l级,非常轻微(休息后就可以缓解,不必服药或上医院);2级,轻微(自己服用药物就可以缓解);3级,比较严重,需要到医院门诊看病开药,并按时服药至少2周;4级,严重,必须到医院急诊治疗;5级,非常严重,已经住院治疗。

    3.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根据患儿哮喘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分为:明显减轻,发作程度每降低2级及以上;有所减轻,发作程度降低1级;变化不明显,发作程度无变化;有所增加,发作程度每升高1级;明显增加,发作程度升高2级及以上。

    4.2治疗结果经过1年以上的穴位敷贴,敷贴后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哮喘发作程度明显减轻,见表1,表2。

    表1敷贴前后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比较( ±s )

    观察时间n发作次数(次/a)治疗前1006.12±1.23治疗后1003.87±0.95*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2敷贴前后患儿哮喘发作程度变化情况比较

    临床疗效n百分比/%明显减轻2727.00有所减轻5959.00变化不明显1313.00有所增加11.00总有效8686.005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喘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与肺、脾、肾三脏有关,痰饮内伏、风寒袭肺、痰湿壅阻、肺失宣降是其病理基础,肺肾虚损是其病机本质。祖国医学对此早有描述,肺虚如《症因脉治》云:“哮病之因,痰饮留伏,……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肾虚如《问斋医案》曰:“先天不足,脾肾双亏,驯致风伏肺经,哮喘屡发”,清•王旭高总结为“哮喘久发不已,肺虚必及于肾……”。

    穴位敷贴是一种采用在夏季三伏天之时在一些特定穴位处贴敷药物的外治法。其机理是使药物中辛温散寒、扶正祛邪之剂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皮肤部位等作用于内脏,以恢复机体阴阳平衡,调节免疫力,由外而内治疗小儿哮喘。另外,药物透过皮肤由血管、淋巴管吸收后在体内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从而产生全身性的药物作用。有研究表明穴位敷贴疗法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5]。同时穴位敷贴还可影响与哮喘发病有关的细胞因子[6]。

    所选穴位中,大椎是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具有益气壮阳的作用。肺腧为肺的背腧穴,配合膏肓穴,主治呼吸道疾病,诸穴合用对相应的脏腑起到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减少冬天发病次数,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总之,患儿脏腑防御功能较弱,长期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药药对肝脏及其他器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临床治疗比较困难。中药制成的外用药为天然药物,无需口服,选择性和针对性较强,血中药物浓度甚微,从而可避免产生不良损害,且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所以,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作峰,姜瑞雪.《中医内科学》教学思维模式浅谈[J].国医论坛,2001,16(2):44~45.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7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