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75652
隔姜灸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观察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武昆利 刘春云 马燕丽
第1页

    参见附件(1002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隔姜灸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隔姜灸法,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退黄治疗护理。结果:统计分析显示,隔姜灸法对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的症状有一定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流程是隔姜灸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隔姜灸;慢性病毒性肝炎;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2-0077-01

    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从而引起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转归。笔者采用中医传统的隔姜灸法,对4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行隔姜灸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6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为2008年1月~2010年8月本院住院患者,其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0例,男236例,女164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37岁。对照组200例,男128例,女8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9岁。2组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隔姜灸法,每日1次,每穴灸2壮,每次2个穴位(中脘、内关或中脘、足三里)交替治疗,疗程为4周。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退黄治疗护理。

    1.2.3评估方法对每例符合人选条件的患者,针对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的症状每日10:00评估1次。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进行处理。

    2结果

    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比较,见表1。

    表1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比较

    组别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治疗组治疗前357353228327治疗后338336210290对照组治疗前183176108163治疗后15015090130消失率/%治疗组90.1*95.3*92*88.7*对照组8285.383.579.6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357183353176228108327163治疗后33815033615021090290130消失率%90.1*8295.3*85.392*83.588.7*79.6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3.1隔姜灸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效果从表1中的数据显示隔姜灸法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的症状具有非常好的干预效果。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可主治胃痛,恶心,呕吐等。中脘属任脉,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为胃之募穴,温灸有调整胃肠,助运化之功。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可主治胃痛,虚劳赢瘦等。为足阳明之合穴,温灸则有健脾土之效[1~2]。慢性病毒性肝炎属于外感表证虚寒性疾病,隔姜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等达到治病防病目的。

    3.2标准化的护理流程是保证治疗效果的有力保证

    3.2.1施灸前护理详细向患者讲解隔姜灸方法及相关知识,告知其安全性,使患者充分了解隔姜灸的全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情绪和疑惑,取得患者的配合。评估病情,如有异常给予相应处理。治疗前排空大小便。病室安静,光线充足,通风设施完备,保证艾灸时产生的烟雾能及时排出。

    3.2.2施灸时护理护士协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将鲜生姜切成厚0.3 cm~0.4 cm的片状,以针穿数孔,在姜片上置枣核大的艾柱,把姜片放在选定的穴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0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