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332180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5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第11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6.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1-0023-02

    溃疡性结肠炎是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炎症改变,目前认为免疫因素在本病中起重要作用,每因饮食、劳累、情志等因素而发作或加重。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黏液及脓血便为主,少数患者可有便秘,病情易反复发作。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70例病例均为2010年10月~2012年6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8~8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a;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0~78a,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8a。2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范围、病程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并有以下临床表现:腹泻反复发作,多夹有黏液或脓血,可因饮食或感寒等因素而加重,常兼腹痛、腹胀、肠鸣、肛门坠胀、时欲排便、舌苔白或腻或滑、脉弦紧或浮滑。实验室检查血、粪常规及粪细菌培养等无异常;结肠镜检查见结、直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等。

    2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给予易消化、少纤维,禁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风寒,切勿过劳,病情严重者给予对症补液治疗;同时鼓励患者,避免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药物治疗

    2.2.1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0.5g/次,4次/d;同时加用柳氮磺吡啶栓0.5g/粒治疗。轻度病变:隔日1次,晨起排便后纳肛。中度病变:每日1次,晨起排便后纳肛。重度病变:早晚各1次,纳肛(夜间纳肛与中药灌肠交替使用)。10d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

    2.2.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药物以芍药汤加减,白芍、败酱草、地榆各20g,槐花、当归、黄芩各15g,煨木香、槟榔各10g,甘草、黄连、生大黄、肉桂各6g。加减:赤白冻粘液多者加苍术、薏苡仁;腹胀明显者加郁金、丁香;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便血多者加三七粉、地榆炭、槐花炭;久病气血虚者加黄精;阳虚明显者制附子、干姜。用法:加水煎煮两次,分2次早晚口服。10d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相关文献[1~2]设定,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较治疗前愈合>6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较治疗前愈合>30%但≤60%;无效: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

    3.2治疗结果治疗组35例,近期治愈13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35例,近期治愈7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为主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炎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多采用磺胺类如柳氮磺吡啶之类,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短期疗效虽佳,但因服药时间及药物的副作用,故存在一定的缺陷且多易反复。柳氮磺胺吡啶栓属磺胺类抗炎药物,主治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等,本品进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分解为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后者是主要有效成分,对结肠壁组织有特殊亲和力,具有消炎作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疗效取决于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因此对远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如柳氮磺吡啶栓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副作用明显降低。

    中医将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肠癖”、“痢疾”、“肠风”等范畴。一般认为,泄痢皆本于脾,脾气亏虚为本,湿热邪毒为标,瘀血阻络贯穿疾病始终,内疡形成为局部病理变化[3]。因此治疗主要以健脾化湿,清热解毒为治疗大法。开始以清化湿热治标为主,芍药汤中芍药、当归、甘草和营行血以治脓血,槟榔、木香行气解除里急后重,黄芩、黄连、大黄清化湿热,配败酱草清热解毒,肉桂温通,同时减轻黄芩、黄连、大黄苦寒之性。

    本研究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即可发挥西药抗炎、抗免疫、近期疗效佳的优点,又能发挥中药清热解毒、化腐生肌之功效,两者结合,既可缩短病程,防止反复发作,又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损害,从而收到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133.

    [2]张军民.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1):130.

    [3]郭建鹏.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76~1577., 百拇医药(陆积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