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876128
浅析中气与湿温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4期
     摘要:湿温病的发生发展与中气盛衰密切相关,温病大家薛生白提出“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即表明中气在湿温病的发生与转变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中气的偏盛偏衰决定着疾病的发生与否及湿热病邪的偏重。本文将从中气与中焦脾胃的联系为切入点探讨中气与湿温发生发展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关键词:湿温;中气;脾胃

    中图分类号:R2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4-001.2-03

    湿温是指感受湿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初起以身热不扬、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为主要症状,病势缠绵,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然而,湿热蕴阻脾胃,其病有偏于脾和偏于胃之分。薛生白提出“湿热证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中气

    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即指素体中阳偏旺者,则邪从热化而病变偏于阳明胃,素体中阳偏虚者,则邪从湿化而病变偏于太阴脾。中气的盛衰与湿温病邪气的性质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将就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中气盛衰与湿温发生发展的关系。

    1中气简述

    1.1中气认识的发展中气之说最早见于《内经》,发展于《伤寒论》。《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由此指出脾胃乃中焦运化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伤寒论》云:“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提示胃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伤害胃气,则疾病将向好的方面发展,在治疗上注重保胃气。及至李东垣创《脾胃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更是说明脾胃之气的正常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因重脾胃元气,中气能分阴阳,中有水火之异能。”强调中气为脾胃之气所化及中气的中枢转承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