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854657
糖尿病足的中医辨证分型临床检测指标的差异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5期
     糖尿病足发病机制为消渴日久,气阴亏虚,经脉失养,脏腑受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虚则无力抗邪,湿热之邪乘虚入足;阴虚内热,热盛则肉腐,肉腐成脓;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痹阻脉络,脉络不通,肢端不荣[3]。糖尿病足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气阴两虚、气血亏虚、脉络瘀阻、湿热毒盛、脉络瘀热证为糖尿病足的基本证候,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困脾、湿毒内蕴、痰瘀互阻证为常见证候。本院对已溃型糖尿病足的中医辨证分型就是基于上述描述,并进一步简化,分为3个中医症型:湿瘀阻络,气阴不足型;湿瘀壅盛,气阴两伤型;湿瘀留恋,气阴两亏型,对于糖尿病足保肢治疗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从实验室指标来看,湿瘀壅盛气阴两伤型,阴虚内热,热[FL)][SD1,1][FQ(33*2。175mm,X,DY-W][SQ+1mm][CD=175mm]盛则肉腐,肉腐成脓,气阴亏虚,溃破腐烂,分泌物稀薄或粘稠或伴恶臭味,全身伴高热且感染严重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