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6年第11期
编号:12940771
艾滋病患者不寐证从肝论治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11期
     摘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惧、来自周围的不理解和歧视、担心对工作和婚姻家庭的影响及长期服药的担忧,情志严重失常,且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不寐最为常见,情志失常是患者睡眠障碍的首要病因,不寐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用药与肝密切相关,从肝系藏象论治能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并给予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利于康复,利于艾滋病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艾滋病;情志失常;不寐;从肝系论治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112-02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甚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1]。随着高效抗病毒治疗(HARRT)的开展,大量患者长期存活,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多方的关注的问题。

    艾滋病患者由于其传播途径的特殊性,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危机、焦虑和抑郁、社会交往能力退缩及自我封闭3个阶段,多表现为震惊、怀疑、恐惧、沮丧、逃避、愤怒、忧虑、性关系的改变、担忧生存预期、独自承担压力、内疚、耻辱感、隔离社会及自杀倾向等方面[2]。面对众多、巨大的情绪压力及疾病压力,患者情志严重失常,且持续时间较长,与普通疾病患者情志表现差别较大。

    在长期诊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众多患者情绪失常,长时间郁抑、烦躁易怒、胁肋胀痛、饮食减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