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8年第2期
编号:13243996
从心论治皮肤病的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2期
     摘要:中医对于具有“痛”、“痒”见症的一类皮肤病,多从心论治。并认为该类皮肤病多属阳热之证,其痛痒机理,多因心火内炽,血热内迫,脉道壅滞,发于肌肤而生痛痒。其治,内宜清心凉血,清热解毒,外宜燥湿敛疮,止痛止痒。

    关键词:病机;皮肤病;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2-0104-02

    中医治疗疔疮疡类皮肤病,常依据《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认识。“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属《内经》病机十九条之一,该篇在中医皮肤科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就个人学习和实践体会,浅述如下。

    1 疮之名释

    《内经》多处论及“疮”或“疮疡”。诸如:至真要大论“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六元正纪大论“风行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但对“疮”的具体表现症状,未见描述。因此,后世医家对疮的认识各说不一。一般多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1]所指的“疮”,应是泛指一切发于表浅的外症。凡发于皮肤浅表,有形焮痒、疼痛,或破后糜烂的皮肤病,均居“疮”的范畴[2~3]。因此,后世很多皮肤病多以疮加以命名。诸如:疥疮、黄水疮、臁疮、蛇串疮、冻疮等等。“疮”几乎成了某些皮肤病的代名词。

    2 疮之痛痒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指出了疮之主症痛或痒的产生和机理与心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痛或痒的产生,在于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功能异常。

    心主血脉,指心血流行充斥于经脉,运行全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