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鼻咽喉异物及肿瘤 > 耳鼻咽喉肿瘤 > 鼻咽癌
编号:11540349
警觉鼻咽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7年第6期
     鼻咽癌为我国多发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粗略统计,大约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我国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就头部恶性肿瘤而言,我国鼻咽癌的发病率可占首位;而在某些高发地区,鼻咽癌发病已居全身恶性肿瘤之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鼻咽癌发病年龄大多在40~60岁之间,男多于女。本病的原因尚未十分明确,国际上一般认为EB病毒在鼻咽癌的发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此外,遗传因素、环境影响等方面也可找到一些线索。

    鼻咽癌发生部位隐蔽,又与眼、耳、鼻、咽喉、颅底和脑神经等重要器官相邻,症状复杂多变,早期表现不明显,肿瘤不易被发现,做出诊断比较困难。往往肿瘤侵犯到临近组织器官,或侵犯到颅腔神经的时候才引起重视。这时已丧失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应警觉鼻咽癌的危险信号,如果以下症状持续出现2周以上,应尽早去专科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鼻出血 鼻咽癌早期即有易出血倾向,出血量不多。在擤出的鼻涕中带有一些血丝或血块;或是从鼻腔向后回缩吸出带血鼻涕,从口咽部吐出。这种“咽式”鼻出血造成漏诊和误诊的几率较高。也常被认为是呼吸道炎症,未予重视,及至出血量较多时,病变已进入晚期。
, 百拇医药
    鼻塞 肿瘤堵塞后鼻孔,出现鼻塞,多为单侧性,瘤体增大时,可致两侧鼻塞。

    耳闷、耳鸣、听觉障碍 肿瘤压迫或堵塞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该侧耳闷塞感、耳鸣及听力减退,或伴有鼓室积液。

    头痛 鼻咽病变侵犯颅底骨质、血管、神经等,在颅内蔓延累及三叉神经而引起。疼痛偏于病侧的额部、颞部、顶部或枕部,早期为间歇性,病位不固定,晚期则为持续性,部位固定。确诊之前头痛易被误认为是神经痛。

    颈淋巴结肿大 早期可出现颈淋巴结转移,首先常发生在胸锁乳突肌上部出现深层淋巴结肿大,开始在一侧,继而发展为双侧。肿块坚硬、无压痛、活动差,不易被推动。随着肿瘤的发展,瘤体可压迫邻近的各种神经,使其减弱或丧失支配能力,从而表现各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淋巴结迅速增大,颈侧中、下群淋巴结相继累及,并相互融合成巨大肿块。

    脑神经遭受侵犯 肿瘤经破裂孔进入颅内,常先侵犯第Ⅴ及第Ⅵ脑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并继续累及第Ⅳ、Ⅲ及Ⅱ脑神经(滑车神经、动眼神经、视神经)。除头痛外,还可出现面部麻木、复视、视物模糊、眼睑下垂、眼外肌麻痹,甚至眼球固定或失明。肿大的颈深部淋巴结也可能压迫穿出颅底的第Ⅳ、Ⅴ、Ⅵ及第Ⅶ脑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出现软腭麻痹、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伸舌偏斜等。

    肿瘤远处转移 鼻咽癌转移可侵犯肺、肝、骨骼等处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如果身体某处骨头固定性顽固痛、经常性血痰伴胸痛、肝肿大,均应警惕癌转移。

    有上述症状中任何一项症状的患者,都应及时到专科做仔细检查及血清学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1964年,二位外国学者在一种恶性肿瘤的悬浮细胞培养基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株,即EB病毒。以后,有不少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鼻咽癌的组织中也有EB病毒颗粒,在80%~90%未经治疗的确诊为鼻咽癌病人的血清中,存在着大量的EB病毒各种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反应。因此,用EB病毒血清检测方法可以早期发现鼻咽癌,对预防鼻咽癌的发生有很大意义。, 百拇医药(爱 缨)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鼻咽喉异物及肿瘤 > 耳鼻咽喉肿瘤 > 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