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10年第9期
编号:11950783
浅议中医治疗“八法”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0年第9期
     中医治法是根据病机拟定的治疗方案,是指导制方的理论依据,它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其中清代名医程钟龄所倡导的“八法”已成为中医治疗的经典之一。

    所谓“八法”,即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临床上常用的八种治法。

    1.汗法

    是开泄肌腠、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此法适用于一般外感初期。对于表证,辨证其寒热,采用辛温发汗或辛凉发汗之法;如属里证,则采用滋阴发汗或助阳发汗之法;如在表证未解而又出现里证的情况下,仅用解表,则里邪不去;仅治其里,则引邪入里,表邪不得解,故采用表里双解之法。除此之外,汗法不仅能够发汗解表,而且能透邪达表而使气血通畅,营卫和调。故对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水肿先见腰以上浮肿,以及疮疡初起欲其邪透于外者,均可应用汗法。

    使用汗法要注意,当汗不汗,会使病邪深入;不当汗而误汗,则徒虚其表,不仅无益,反而误事。凡发汗解表之药,多为轻扬辛散药物组成,故只宜微沸,不宜久煎,以防药力挥发,降低疗效;发汗解表之剂宜温服以助汗出,以遍身微汗最佳,切不可大汗淋漓以防伤阴耗阳,服药后要避风寒,忌食生冷油腻厚味之品。

    2.吐法

    又称催吐法,是引导病邪或有毒物,使之从口涌吐而出的一种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即指病位在胸膈胃脘之上者,可用吐法使病邪从口而出。吐法适用于痰涎壅盛,食积胃脘不化,恶心欲呕或误食毒物尚留胃中等证。根据病邪性质和人的体质强弱,又分为寒吐、热吐、缓吐三种。一般来说,吐法属于急救方法之一,多用于病情严重迫急、必须迅速吐出之实证,可分别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的吐法,此法使用得当则速效,使用不当则伤胃阴、损元气,故宜慎用。

    凡病势危笃、失血、老人、幼童、孕妇、产后以及气血虚弱者,原则上禁用此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