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093967
漫谈中医的辨证(十六)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1年第5期
     二、阳明病证 前面介绍了太阳病证。“太”是开初的意思,故太阳病是指外感热病的初期阶段。“阳明”之意是指“两阳合明”,也即太阳病、少阳病进一步发展,形成阳热亢极之义。所以说,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阳气亢旺,邪热最盛的阶段。其证候的性质,属于里热实证。阳明病的发生原因,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感受的外邪较重,虽经发汗解表,未能逐邪外出,依然传里化热;二是患者本身属阳气素旺者,感受外邪之后,易于入里化热;三是发病初期求胜心切,发汗太过,甚至误用攻下,以致耗伤阴气,导致阳邪转盛而内传。但也有发病开始,未经传变,而本经自病的,当属于阳气自盛者。《伤寒论》说:“阳明居中主土,万物所归。”说明阳明病的来路是多方面的。不仅是阳经可以成为阳明病,即使是三阴经病,当正气恢复,阳胜阴退时,也有转为阳明病的可能。

    阳明病的主要病机是“胃家实”,而“胃家”包括了胃和大肠,从经络学说而言,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实”则是热邪亢盛之意。阳明病也有经证、腑证之别。所谓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但尚未入里与肠中糟粕结成燥尿的证候;阳明腑证,则是热与肠中糟粕已经结成燥屎的证候。

    (一)阳明经证其在临床的主要表现,可以“四大”概括,即: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大热是里热外蒸之故,因为没有表证,所以不恶寒反恶热;大汗则是热迫津泄;大渴是因热盛津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