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12年第2期
编号:12175687
《药性赋》释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2年第2期
     原文: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地榆

    地榆又名马连鞍薯、山红枣根,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生长于山地的灌木丛、草原、山坡或田边等处,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每年春季发芽前或秋季苗枯萎后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酸,入肝、大肠经。据测定,地榆含有鞣质、三萜皂苷等成分。三萜皂苷可分离出地愉槠苷、坡模醇酸、阿拉伯糖和葡萄糖,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及金疮等症。《本草正义》曰:“地榆苦寒,为凉血之专剂。妇人乳痛带下,多由于肝经郁火不疏,苦寒以清泄之,则肝气疏达,斯痛可已而带可止;……止痛除恶肉,皆以外疡言之,血热火盛,则痛而多恶肉,地榆清热凉血,故止疡患作痛,而能除恶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榆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对某些致病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有止吐、止血的作用,特别是治疗水火烫伤效果显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