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264618
抗肿瘤药物肾损害(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6期
     如果①剂量偏大;②同时进行盆腔放射治疗;③伴其他膀胱病变或少尿;④合用苯丙氨酸氮芥,则膀胱出血更易发生。慢性病变为膀胱纤维化,部分出现膀胱挛缩,严重时致尿路梗阻及缓慢进展性肾盂积水,多见于化疗后期或化疗停止后。IFO对膀胱的毒性更大。应用IFO后绝大多数出现轻度肾小管病变,如一过性尿酶升高、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偶有发生范可尼综合征及严重的低血钾,甚至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停药后肾小管功能大多可恢复。

    毒性的预防:注意水化,尿量维持在2~3L/日并碱化尿液。口服乙酰半胱氨酸及静脉用巯乙磺酸钠,可结合丙烯醛而保护膀胱黏膜。出血性膀胱炎经膀胱镜检查,发现毛细血管扩张时应及时停药,否则易发展为膀胱纤维化和挛缩。

    亚硝脲类

    链脲佐菌素 链脲佐菌素对转移的胰岛细胞癌、类癌和淋巴瘤有效。其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轻或中度蛋白尿及肾小管受损征象(低磷血症、低钾血症、糖尿、氨基酸尿、肾小管酸中毒,可呈范可尼综合征表现)。2/3病人出现肾功能不全,经常出现急性肾衰、肾脏并发症,与用药剂量有关。有时可引起肾小管萎缩和弥漫性肾小管间质性炎症反应,发生率低,与剂量无明确相关性。治疗过程中如果血清Cr水平升高,应立即停药,并不宜再次使用。

    甲基氯乙环己亚硝脲 对恶性神经胶质瘤、胃肠腺瘤、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肺癌等均有效。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致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受累,发生肾功能衰竭。 肾中毒的程度与剂量有关,常于药物治疗后2年出现肾损害,尿素氮及血肌酐升高。一旦出现肾功能不全,则为进行性,且不可逆。尿沉渣常无阳性所见,临床无高血压。减少剂量可减轻其肾毒性。

    双氯乙亚硝脲 肾毒性表现为迟发性,多在治疗后数月到数年出现。累积量>1000mg/m2时,发生率开始逐渐上升;而如果>1500mg/m2,则肾毒性发生率急剧升高。

    病理组织学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基底膜肥厚、肾小管萎缩等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