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072713
再婚父母,不易的选择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10期
     不经意间,发现周围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了。每天看着他们在人前辛苦地表现自己生活的完整,心里则暗自替他们担心,只因为深深知道其中的不容易。

    JZ是朋友里做单亲母亲时间最久的,两次婚姻,虽然个性在爱情的挫折中锤炼得日渐坚强,然而那颗柔软、脆弱的母爱之心却始终没有改变。幸运的是,她得到了父母和前夫全力的配合,使她作为一个在单位需要独当一面的女强人能有足够的精力施展自己。然而近期她却发现自己对于跟异性交往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因为在第二次婚姻中夫妻曾经就财产问题激烈争吵,使她在与男性交往中越来越多疑;而女儿在其中所起的负面影响使她更对再次建立婚姻提不起勇气。

    由于事业的不断发展,她数年前与第二任前夫相识。工作的交流渐渐演变成信任和依赖,两个人把原本没什么起色的企业搞的有声有色,进而发展了更深层的关系直到成就婚姻。添置了新房产,买了新车,小日子过的挺有滋味。由于两个人都是二婚,对于前次婚姻中孩子的安排,以及两个人各自家庭的各种安排被越来越多地提到议事日程。按照朋友的话说:日子过得越来越复杂。虽然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作为一名局外人,我看到了一个当事人不愿意面对的事实,并且正是这个事实最终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 http://www.100md.com
    他们夫妻俩各自都有一个女儿,这两个女孩都到了青春期,正是特别需要关心,特别想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两个女孩从第一次见面就彼此没有好感,无论是由于争宠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凸显,这两个小姑娘都把对彼此的反感体现到时言行中。JZ常很愤怒地跟我表达丈夫的女儿对她的种种不恭和丈夫对事件的熟视无睹;而她丈夫也没少在我面前抱怨被朋友的女儿冷落和顶撞的事情。后来发展到JZ的女儿常借口JZ对丈夫的女儿热情有加自己被冷落而跑到父亲家不肯回家,回家后会故意拿父亲的女友对自己如何好、父亲如何宠爱自己的女友这类的事情故意刺伤母亲。每说到这,JZ都会伤心地流泪,情形十分令人不忍。其后的事情发展想必大家都可以预料了;夫妻的交流每况愈下,两个孩子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可爱之处,对父母之间的事情参与的越来越多,终于夫妻两人被搞得再也无法彼此面对、共同生活。

    作为对这段失败婚姻的总结,我特别拜托同单位的咨询师给JZ的女儿做了一次咨询(避免给熟悉的人做咨询是保护求助者个人隐私以及获得公平、不带评价的诊疗的行业规定)。为了使大家有机会立体地了解一个失败家庭,对单亲父母的生活艰难透彻地认识,我特别跟这位咨询师进行了沟通。孩子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妈妈是我的妈妈,被她爸爸抢走了我没办法,因为妈妈不容易,需要有人帮她;可是,她算老几,她干吗住在我家?她爸爸把房子都留给了她妈妈,自己跑到我和妈妈的家里来住,凭什么她也跑来跟我们住?用我的东西?吃我的零食?不听我妈妈的话,还欺负我妈妈?妈妈很没用,自己挣那么多钱,都给她家花了,她奶奶还对我妈妈不好。她们家人为什么那么坏?……
, http://www.100md.com
    在我的工作中接触过不少这样因为孤独、不信任他人的单亲父母,把自己日渐年长的孩子当成了朋友。他们过高估计了孩子接受和容纳的能力。孩子们不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一时愤怒地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当孩子满怀着对父母的爱跟他们一起同仇敌忾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父母又像没事人一样一切照旧了。

    作为咨询师,遇到这样的案例时,如果能够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收效是最大的,因为这里不但涉及到个体心理问题,同样存在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技巧问题。如果在一起进行辅导有困难,也可以建议他们分别接受不同咨询师的咨询,然后由咨询师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进行资料整合和咨询计划的整体调整。有这么几个问题在辅导中需要着手处理:

    孩子对父母的独占 这是个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在普通家庭中也有,反过来父母对孩子的独占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的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在孩子面前争宠的事情时有发生。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如此。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本来应该是威胁最小、结构最牢固完美的所在,父母中任何一个人的离席都会导致孩子的严重自责和安全感缺失。很多孩子会就此认定离开的一方是因为无法忍受自己而消失的,而他人的介入会使这样的感觉大幅度增强。如果再发生如上述案例那样的继父母子女的参加,在任何人还没来得及顾及到的时候,孩子就已经受到伤害了。”这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共同给孩子及时的关注和安抚,把再婚的实情跟孩子解释清楚,本来是可以平安过渡的。可惜的是,愿意面对这种焦虑的成人很少,大部分人觉得与其摊开了,跟孩子说很多大人的事情,反倒会让事件变得复杂。其实他们在低估孩子理解力的同时,更低估了孩子可能承受的痛苦和烦恼。所以,要求咨询师能够替代父母的角色把再婚和被人抢走至亲的人之间划出明确的分界,让孩子明白虽然父母都需要一个人来帮助自己应付生活的压力,他们也同样需要一个完满的家庭给自己提供庇护。
, http://www.100md.com
    人们对于自己的家庭有参与感是对的,但是,这中间有个度的问题需要适当掌握。离婚夫妻如果有共同的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难免有很多接触的机会,于是就使得婚姻中的很多情绪和意见得以延伸到离婚后。咨询师在面对这类问题时,首先需要跟他们强调的是:婚姻主体是两个成人,婚姻问题是他们成年人的问题,无论什么样的不和、矛盾都不要以孩子之口、孩子的事情借题发挥,更不能有意对孩子施加影响以满足自己的报复心理。任何这种形式的惩罚,直接受害人都是自己无辜、可怜的孩子。至于无意的宣泄和沟通,应当说服当事人尽量在成年人朋友和同事之间进行,毕竟对孩子的宣泄无法得到他们需要的理解和支持,还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有的父母会很自豪地提到自己的孩子如何懂事、如何在自己苦恼的时候给自己安慰,但是他们不清楚的是,事后孩子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消化这些成人心理垃圾。

    再婚最好是在跟孩子充分交流后再进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有很多途径知道很多父母都未必知道的事情。但是,知道归知道,父母不能想当然认定孩子就一定能够接受自己知道的、看到的、感觉到的和琢磨到的事情。有些父母对于孩子可能排斥自己再婚是心里有数的,于是就更加抵触事先的交流。咨询师在面对这样问题时应着重帮助当事父母首先认同对孩子给予足够尊重这样一个前提,鼓励父母与孩子进行有诚意的交流。如果沟通的效果不理想,咨询师可以代替沟通失败的父母,作为一个有心理知识、有权威立场的专业人士跟孩子进行平等的探讨。谈话中主要了解孩子对于父母再婚的担忧,鼓励他们尽情表达,甚至即使孩子措辞激烈、过激都可以不加评论。在孩子充分的倾诉中认真辨别出他们的恐惧、担忧、胆怯和悲哀,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抚慰。由于孩子处于弱小和无力的地位,他们在面对家庭破碎、外人入侵的局面时往往惊恐并无所适从,所以大部分情绪是既愤怒又封闭的。咨询师要对他们的抵触情绪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切不可因为孩子一时的不配合和出言不逊影响了咨询的气氛,更不能将自己的急躁和不耐烦任意表现出来。类似:你这个孩子真不懂事,你父母养你不容易,你怎么不能体谅他们的难处……之类的措辞,只能使孩子把你认同为父母和外人的“帮凶”,而产生厌恶情绪,导致咨询的失败。
, http://www.100md.com
    最后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再婚的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和配偶的孩子应尽量一视同仁。很多再婚父母会出于内疚改变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原本严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可怜而松懈对他们的管教;另外一些人会由于配偶孩子的懂事对比自己孩子的懈怠转而改变一贯的和蔼作风,加大对孩子的管理力度。这类的改变均会因为缺乏事先沟通而直接导致孩子的负性情绪和行为表现。有些聪明的孩子甚至会利用父母的内疚心理,达到为自己争取更大自由度的目的。面对这类情况,咨询师应首先指导父母清理自己的情绪和假设,共同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源。直接询问孩子出现问题的起因事件通常对于整理思路很有帮助。由于父母都是本着对孩子有益的出发点,因此,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改变对孩子有害,是个痛苦的过程。然而,父母毕竟是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人。因此,咨询师如何把握尺度,用可以接受的语言表达辅导的目的是衡量咨询师共情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再婚是个复杂的局面,咨询师作为外人要“插足”如此纠缠的问题,难度可想而知。我个人的经验是:不要急于施加个人影响和急于面对问题,应鼓励当事人多叙述和思考;咨询师多作换位假设,会对了解真相、提供最终解决方案有益。, 百拇医药(毕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