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6年第20期
编号:11310458
变应性咳嗽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5日 赵燕妮
第1页

    参见附件(423KB,1页)。

     变应性咳嗽(AC)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尚未得到公认。对它的界定目前还只是处于描述性的阶段,缺乏大量系统性的研究观察。主要指临床上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一些特应性的因素,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哮喘、变应性鼻炎或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将此类咳嗽定义为AC。[1]其与变应性咽喉炎、EB、感冒后咳嗽等的关系及异同有待进一步明确。

    1992年日本学者Fujimura等[2]首次提出“变应性咳嗽”的概念,主要指那些对支气管舒张剂效果不佳的干咳患者。并通过此后的研究发现了AC和CVA之间的许多不同点,提出AC是不同于CVA等疾病的一种独立的疾病。AC的病理学特点包括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诱导痰中的嗜酸粒细胞增高,不伴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粒细胞增高;生理学特点包括咳嗽敏感性增高,不伴支气管高反应性。这些特点与CVA不同,CVA诱导痰和BALF中均表现为嗜酸粒细胞增高,而且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约30%CVA患者可发展成为典型哮喘,[3]而Fujimura 等的研究认为AC几乎不会演变成为哮喘,可能因为AC缺乏气道高反应性,以及其嗜酸粒细胞性炎症仅限于大气道。我国赖氏等[4]研究发现AC与EB在气道炎症和咳嗽敏感性方面均有差异,也提示AC可能是一种独立疾病。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2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