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6年第23期
编号:11335100
公益性——远在天边?近在眼前!(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昆 仑
第1页

    参见附件(420KB,3页)。

     中国的卫生机构大约有30万个,其中私人办的占一半以上,但是在社区卫生这一块,可能由于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私人办的还不是很多。另外,办医院可以是营利性的,而办社区卫生服务是非营利性的,从这点上来看,社会力量大都倾向于办医院。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加社区卫生服务,这样不但可以弥补人均资源不足、壮大卫生资源,对社区卫生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在国务院的指导意见里已明确规定,办社区卫生机构的准入条件都是一样的,只要符合条件、布局比较合理,都是能够得到批准的。另外,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是政府行为,国家会给予适当的补助。

    ——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曾向媒体表示,如何避免社区卫生服务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是国家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事隔近一年,政府和业界都作了诸多努力,成绩不难看到,但是很多方面仍然不尽人意。近日,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作客中国政府网,就城市社区卫生发展等有关政策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在谈到社区卫生服务性质时,蒋作君再次强调公益性,指出“社区卫生机构非营利性质不能变”!

    医院的公益性建设,一直是各大媒体关注的话题。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在一阵热炒之后,种种弊端初显,公益性又重登舞台,再次站在风口浪尖。

    公益性,远在天边?

    改革开放前,城市、城镇职工(包括家属)的医疗花费是由国家包办的,并没有成为群众的负担。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广泛地参与了其中的变革。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产权化阶段,而医疗体制的基础又一次被大动手术:以分担疾病风险和补偿损失为特征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诞生;“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向改革要资金”、“国退民进”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思想被移植到了医疗体制改革之中。

    在上述政策导向下,包括公立医疗机构乃至公共卫生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机构,也逐渐成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具有独立经营意识的利益主体。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微观组织和管理方面,普遍转向企业化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利益诱惑作用的不断强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2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