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6年第24期
编号:11334460
以心力衰竭分期为基础的临床处理原则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24期
     心力衰竭治疗模式的转变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慢性心衰指南对治疗模式的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多年以来,人们对心衰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因素的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心衰的治疗伴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而发展,从心脏前后负荷加重致心脏衰竭,转为认识到心脏的重塑、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等神经内分泌的异常激活是明显加重心肌损伤、心室重塑、促进心衰进程的启动因素,其激活程度也是影响预后和死亡的主要因素。而全面阻断这种神经内分泌的改变正是阻断心衰恶性循环的关键。

    由于近20年来,心肌重塑在心衰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得到高度重视,心衰的药物治疗策略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过去针对水钠潴留的利尿剂,针对血流动力学异常和(或)泵衰竭的血管扩张剂和(或)强心剂,转变到针对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的神经激素拮抗剂和阻止心肌重塑为主的生物学治疗模式,推动了心衰的治疗进展。这种转变是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这种转变也体现在慢性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塑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心力衰竭的分期

    2001年和2005年的美国慢性心衰指南都体现了这种心衰治疗模式的转变。指南根据心衰发展的过程,采用了一种新的心衰分期方法,从心衰的危险因素、易患人群,到难治性心衰,分成A、B、C、D四个阶段,提供了从“防”到“治”的全面概念,以及不同阶段的治疗对策。这种分期方法强调了在左心室功能不全和症状出现前便采取治疗措施,更加注重从心衰发生的源头和进程上防治心衰。

    需要指出的是,新的分期方法是对传统NYHA分级方法的补充,而不是替代,这完全不同于NYHAⅠ、Ⅱ、Ⅲ、Ⅳ级的心功能分级,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传统的心衰诊断标准只包括了后两个阶段。根据新的分期方法,对于每一个慢性心衰患者或有发展为心衰高度危险的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