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364024
钝性摘除跖疣30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2期
     跖疣为发生在足跟、跖骨头或跖间的赘生物,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是寻常疣的一种。与压迫、摩擦、外伤、多汗有关 。单发或多发,数目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故多采用手术切除、冷冻、激光等治疗。我院于2000年3月以来对30例跖疣患者采用钝性摘除法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0年3月份以来于我院外科门诊就诊的跖疣患者30例,年龄在18~51岁之间,病程2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为单足发病,单发病灶者6例(20%),多发病灶者24例(80%),患处均无感染,均有挤压性疼痛和行走时疼痛。

    跖疣发生于足底部,皮损大多为4~5 mm,扁平状,周缘略高起,中心稍凹,表面粗糙,皮纹中断,角质下可见白色松软角质芯,常有黑色出血点及黄色角质增厚的丘疹,有压痛和行走时疼痛。均排除鸡眼和胼胝。

, http://www.100md.com     治疗方法皮损局部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对疣体作局部浸润麻醉,单发者用消毒镊子将疣体质芯拔除干净,2%碘酒消毒创面,云南白药粉剂外敷止血,无菌敷料加压包扎,隔日换药。多发者按上述操作将首发跖疣拔除,其余疣体不做处理。

    结果6例单发患者及18例多发患者均1次性治愈,并且这18例多发患者未治疗的病灶亦自然消失;4例多发患者治疗病灶痊愈,未治疗病灶无变化,经逐个治疗痊愈;22例患者治愈后观察3个月无复发;另外2例多发患者效果不明显,经再次重复治疗后痊愈。

    讨论

    跖疣虽不是什么大病,却会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药物治疗疗效较低,激光治疗对局部组织损伤较大,冷冻治疗复发率较高,手术切除术后易复发且易形成瘢痕。

    笔者认为,钝性摘除法一方面彻底根除了病灶,另一方面在治疗过程中激发了自身的免疫力,从而导致未治疗的病灶自然痊愈。并且此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对局部组织损伤小,术后不留瘢痕,不良反应少。
, 百拇医药
    会诊意见

    初步诊断为痔疮也对,也不对。为什么说对?因为痔疮的概念广泛而含混,应该包含有内痔;为什么又说不对?因为痔疮这个名称是民间俗称,作为一名医生得出的确切诊断应该是:内痔(1期)。

    痔是一个总称,都是直肠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瘀血。其中,直肠下段黏膜的静脉丛瘀血为内痔,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瘀血为外痔。虽然二者都称为痔,但是因为它们的组织结构不同,临床表现也必然具有很大差别。内痔以排便时出血为主(因为覆盖表面的黏膜容易破损),外痔以局部不洁瘙痒为主(因为覆盖表面的皮肤不容易破损)。内痔分4期,1期只在排便时出血,痔块不脱出肛门外;2期排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还纳;3期痔块脱出肛门外需用手辅助才能还纳;4期痔块长期脱出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

    内痔为什么行肛门直肠指诊触不到痔块?道理很简单,痔块本身是静脉瘀血,质软,并有压缩性。当用手指触及时,它会变扁、萎陷、压缩而无法触到。因此,肛门直肠指诊对痔的诊断意义不大。确诊需要行肛门镜检查,用肛门镜检查可以看到内痔的好发部位在截石位的3、7、11点(膝肘位的9、1、5点)。
, 百拇医药
    此病在农村该怎么治疗?这里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痔的产生原因,二是痔的治疗方法。首先说一下原因。有人提出肛垫下移学说,在胎儿时于肛管的黏膜下有一层特殊组织,叫肛垫(或肛管血管垫),生后如果这个肛垫下移则形成痔;也有人提出静脉曲张学说,因直肠静脉局部的静脉管壁薄,位置浅,组织松弛,在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如长期坐位、便秘、妊娠、盆腔巨大肿瘤等),即可形成痔。从以上的产生原因来分析,张嫂的内痔产生,显然与妊娠有密切关系。二是痔的治疗方法。一般疗法:首先要保持大便通畅,多吃纤维性食物,或服用缓泻剂;其次提倡热水坐浴,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注射疗法:痔块局部注射5%石炭酸植物油、5%鱼肝油酸钠、4%明矾水溶液等。红外线凝固疗法:通过红外线照射,使痔块发生纤维增生、硬化、萎缩。胶圈套扎疗法:将胶圈套扎在痔块的根部,阻断血运,使其坏死、脱落。手术疗法:痔单纯切除术。

    综合痔的产生原因和痔的常用治疗方法,对该病例的治疗方案应该是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待分娩后,解除腹压,多数情况下内痔也会逐渐消失;如果仍不消失,可根据痔块的大小、数目,考虑选用其他治疗方法。, http://www.100md.com(陈 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