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479145
出血性卒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11期
     急性脑血管病指由各种原因引起脑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中风。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每年新发脑卒中者近200万人,每年因此死亡150万人,患病率约达1.788%,是中国人口第2位死因,城市居民死因第l位。每年因心脑血管病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接近1000亿元。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脑血管病发病年龄普遍走低。2002年全国18个省市36家医院调查了64558位脑卒中患者,40-45岁年龄组发病人数占全部青年脑卒中的六成。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生活行为和环境因素的改变,使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防治和监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迫在眉睫。

    急性脑血管病临床上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80%,临床常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脑溢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是颅内血管破裂出血,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出血可来源于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坏死和破裂引起出血,但以动脉出血最多见。发病率为60-80/10万人口,占我国急性脑血管病的30%左右。急性期死亡率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的。临床上根据病因将出血性脑卒中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又称为非损伤性或自发性脑出血;继发性为损伤性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等。根据出血的时间分急性与慢性出血。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约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约占20%。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最常见病因,其次是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动脉瘤、烟雾病、脑动脉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溶栓或抗凝治疗所致脑出血、梗死后脑出血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年发病率为5-20/10万,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畸形,还有高血压性动脉硬化,也可见于动脉炎、脑底异常血管网、结缔组织病、血液病、抗凝治疗等。有9%-30%的患者原因不明。SAH是卒中引起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 百拇医药
    急性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多见于脑外伤后。现介绍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使急性脑卒中诊断更为准确和快捷,更有益于治疗方案选择与预后判断,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能根治脑卒中。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血管病较为肯定的四种方法——卒中单元(SU)、超急性期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抗凝治疗,除作为卒中治疗模式的SU可用于急性出血性卒中,其余的治疗方法仅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因此,20世纪脑卒中治疗理念由单一治疗方法转变到重视整体综合和个体化的治疗,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眼底动脉硬化、颈动脉狭窄、肥胖、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或抗凝剂、体力活动减少、饮食(高盐高脂摄入)、脑血管病家族史等也与脑卒中发生有关。在上述因素中,高血压病是引起脑卒中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科学地控制血压,可以减少或延缓脑卒中的发生。

    由于社区医生或全科医生往往是这些患者最常接触和最先接触到的医务人员,其紧急救护措施对患者的预后又十分重要,所以,社区医师和全科医师在脑血管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百拇医药(赵丽娟 詹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