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478874
寒温并用为要则 桂芍知母每化裁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11期
     目前,临床上常以风、寒、湿邪之偏胜,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并对关节红肿疼痛者,称为热痹。痹证虽然离不开风湿之邪,但寒热夹杂之证尤为多见,痹证之属于纯热或纯寒者,均较少见。立法处方,也必须立足于寒温并用,方能切合病情。

    《金匮要略》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诸肢节疼痛”。所谓“诸”,是指“各种”肢节疼痛。这个“诸”字,确实含义至深。用桂枝、麻黄、附子、生姜、防风之辛温,有较强的温通经络、驱散风寒作用;知母之苦寒以清络热,具有镇痛作用,配白术、白芍、甘草化湿缓急止痛,是治疗痹证的良方。

    例1 患者,女,51岁。5年前曾因关节疼痛,经住院治疗而愈。上月下旬赴穗探亲,旅途中感冒发热,咽喉疼痛,近3天来低烧(37.5℃左右)未退,咽痛未除,而见肢体关节疼痛,尤以两膝关节灼热肿胀酸痛为甚,扪之灼手,但背部及四肢末端怕冷。舌尖红,苔白腻,脉弦细而数(96次/分)。血沉112mm/h,抗“0”1250 u。风寒湿热之邪入侵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治宜温经祛风以通络,清热化湿以止痛。处方:桂枝9g,制川乌9g(先煎),赤白芍各15g,知母12g,柳枝30g,忍冬藤30g,生地30g,乌梢蛇9g,生薏仁15g,生甘草6g。二诊:服上方7剂后,低热渐平,前日起膝关节疼痛减轻,肿胀亦见好转,形寒肢冷减而未除,咽痛消失,胃中略有不舒,舌苔薄白,脉弦细(86次/分)。前方尚称合度,再守原意。原方加黄芪15g,煅瓦楞30g,陈皮9g,去乌梢蛇,柳枝用量减为18g,14剂。三诊:膝关节疼痛肿胀续减。近3天来,有时已不觉疼痛,低热退清,肢冷转暖,胃中已舒。苔薄腻,脉细(82次/分)。复查:血沉48mm/h,抗“0”625 u,原方14剂。以后续服原方加减。至1987年1月2日,前后治疗4个月,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悉除,血沉15mm/h,抗“0”500 U。
, 百拇医药
    例2患者,女,27岁。7年前,曾忠心肌炎。现心慌,胸闷,胆怯,两膝关节疼痛较剧,步履乏力,咽痛,耳鸣,易出汗。前天发热,体温38~C,脉细数(92次/分)结代(早搏6~8次/分),舌苔薄腻。以往心电图提示:心肌损害。某市级医院心电图报告:①非陈旧性交界性传导;②干扰性房室分离,伴心室夺获(偶呈超常期传导)。证属气血两虚,风湿入络。治拟益气养心,化瘀通络。处方:炙甘草9g,桂枝6g,赤白芍各9g,制川乌9g(先煎),知母15g,板蓝根30g,茶树根30g,糯稻根9g,丹参12g,5剂。二诊:前天起膝关节疼痛渐减,现已消失,常感头痛,脉数转缓(81次/分),结代,苔薄腻,舌质淡。血沉26mm/h,原方7剂。

    三诊:下肢关节疼痛消失未发,脉细(80次/分),无代脉,血沉6mm/h。处方:炙甘草9g,桂枝6g,赤白芍各9g,制川乌9g(先煎),知母15g,丹参9g,川芎9g,南星9g。7剂。

    如寒重于热,则加重桂枝、川乌剂量至9~12g,但川乌必须先煎30min,以降低乌头碱毒性,并与甘草相配,可以起到缓解毒性作用;如热重于寒,则桂枝、川乌剂量可减至6g左右,加重知母剂量至15g,配合生地30g,必要时加板蓝根30g。这样配伍,即使在咽喉疼痛的情况下,使用桂枝、川乌,亦不必顾虑。
, 百拇医药
    痹证患者,多易出汗。原方中麻黄、生姜、防风辛散走表,除寒湿偏重者外,常舍去不用,或用其中一二味,或与黄芪同用,盖恐其开发腠理太过,引起出汗过多,则愈虚其表矣。

    原方附子应代之以制川乌,两药虽属同类,均具辛温之性,但附予以温阳散寒见长,制川乌则祛风温经止痛作用胜于附子。故治痹证以改用制川乌为佳。

    本方知母除有清络热作用外,还是一味很好的镇静止痛药,故酸枣仁汤中用之则安神,百合知母汤中用之则定志,桂枝芍药知母汤中用之则清络止痛。

    用本方时,常与生地同用。不仅利用生地滋润之性,与知母相配,以制桂枝、川乌之温燥,而生地又具有较强的抗风湿作用,痹证用之可起止痛退肿之效。

    茶树根乃茶叶树的根部(不是油茶树的根),性味苦平。对纠正心律不齐有较好效果,凡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所导致的心律不齐,均可用之。例2脉结代,用本品治之,早搏由减少以至消失。此外,本品还有降血脂作用。

    柳枝性味苦寒,含水杨酸,有较强的抗风湿作用。用以治疗活动性风湿病有良效。但对胃有刺激性。例l服后胃中不舒,故在二诊时减少其用量,并适当加入和胃之品,以制其酸性。, http://www.100md.com(李晓春 闻 辉)